梧州 东融发展天地宽

广西日报 2018-12-10 08:50 大字

梧州正在加快建设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何华文/摄 梧州严守生态红线,森林覆盖率达75.85%。何华文/摄 梧州港赤水码头为“东融”发展增添动能。 何 鎏/摄 左图:12月6日,梧州环城高速公路开通。图为该路段的扶典口西江特大桥。杨 扬/摄 右图:梧州到粤港澳已经实现动车公交化。 何华文/摄

本报记者潘登通讯员祝琳

近年来,梧州市紧抓珠西经济带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毫不动摇地坚持“东融”战略,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努力谱写发展新篇章,全力打造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

互联互通迸发活力

急速飞驰的高速铁路,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繁忙作业的港口码头,即将通航的西江机场……今天的梧州,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新格局,使梧州与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主要城市合作更“亲密无间”。梧州至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等市实现高铁“公交化”,每天往粤港澳大湾区方向的高铁达70对;繁忙时,通过水上穿梭巴士一天可发货到广州10多船。

2011年以来,梧州市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城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共商粤桂合作项目和事项,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为珠江-西江流域沿线城市深化交流、探讨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共商定广佛肇梧一体化建设重点等合作项目和事项220项,总投资2467亿元。

筑巢引凤夯实产业

10月28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随着机器“轰轰”作响,梧州丰冠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可提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发及应用制造技术及产品,为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增添新动能。

作为两广“联姻”的结晶,该试验区近年来成为吸引粤港澳产业转移的“磁场”。从珠三角等地区引进优质企业100多家。

近年来,该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致力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组织实施产业大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以粤港澳为主阵地驻点招商,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个月至少到大湾区等地招商引资一次以上。

与广东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累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192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83.4亿元,而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中有60%以上来自粤港澳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锤炼内功精彩蝶变

当前,该市正大力开展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批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航空、能源保障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近十年来,该市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480项,投入资金365亿元,解决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

该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建好广西“东大门”。当好“东融”战略的“排头兵”,将建立与广州、佛山、深圳、肇庆、云浮、茂名等广东城市的战略合作机制,深度参与珠西经济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构建粤桂交通设施以及政策、规则、标准的畅顺衔接体系;争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队”,通过抓项目、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品牌,力争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9∶42,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以上;当好脱贫攻坚的“战斗员”,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好西江生态的“警卫连”,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经济体系,守住西江生态红线。

数说变化

交通

过去梧州交通运力结构单一,地无寸铁,公路等级均在二级以下。

近年来,梧州相继开通8条高速公路、2条铁路,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42公里,高铁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行;

港口吞吐能力5600多万吨,长洲船闸过货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的首座“亿吨船闸”。

城市

过去,梧州百姓主要居住河东城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市承载力仅20万人口左右。经过60年的发展,城市拓展到河西城区、红岭新区、苍海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80万,城镇化率51.65%。

新闻推荐

严格管控守牢底线保持生态优势 全桂寿专题听取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

本报讯(记者梁萍)12月7日下午,市委书记全桂寿专题听取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据汇报,近期梧州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大气污...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