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苦家庭的李衡宙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大力推动梧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造福寒门学子的“船夫县太爷”
本报记者 肖旻泰
在西江河上,镶嵌着一颗熠熠璀璨的明珠——长洲岛,岛上物产丰饶,地灵人杰,曾养育出不少大人物。其中,人称“船夫县太爷”的李衡宙出身贫寒,却通过苦读改变自身命运,终于从一介船夫成为一方县令。为官后,李衡宙心系百姓,大力推行教育事业,造福更多寒门学子。李衡宙一生的传奇经历,完美地诠释了何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苦读改变命运
同治七年(1868年),李衡宙出生于梧州市长洲岛最西端的菁蓉村。李衡宙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入学第一天,便能熟练地背诵《千字文》,乡里皆传颂他为“神童”。
李衡宙十多岁的时候,因家境贫寒,被父亲要求退学回家撑船。当时,一般的渡船船身宽达七八尺,长达丈许,满载后至少需要三五名纤夫才能拉动。少年的李衡宙为生计所迫,只能咬牙从事这种苦力工作。
李衡宙的老师梁拔臣听闻此事,深感惋惜,亲自登门劝说,并主动免除了李衡宙的学费,李衡宙终于得以重新入学,他的人生也从此迎来转折。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七岁的李衡宙高中秀才。两年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为培养洋务人才,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除了四书五经外,还设置了历史、理学、文学等学科,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书院之一。李衡宙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入学,在这段日子里,新式教育思想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李衡宙学成离院后,回梧州参加府试,成为贡生。1898年,李衡宙得同窗资助,游学上海。时值“戊戌变法”时期,维新人物在上海极为活跃,耳濡目染之下,李衡宙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致力教育事业
1901年,李衡宙赴桂林贡院应考,高中辛丑科举人,就此踏上仕途之路。中举后,李衡宙出任广东省钦州府灵山县知事(1951年改隶广西)。出身贫寒的李衡宙深知教育对改变人的命运所起的作用,任职灵山期间,他力主破除迷信,烧毀神像,拆庙宇办学堂。卸任时,当地群众赠送“万民伞”,以表彰其政绩。
据《梧州市志》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科举,兴新学。梧州知府庄蕴宽广招人才,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李衡宙积极协助庄蕴宽拆庙办学。同年,清末贡生邓敬惺创立了传播新科学知识的冰井学堂(梧州高中的前身),李衡宙受邀出任冰井学堂监督。此后不久,庄蕴宽委派李衡宙赴日本考察实业与教育。当时,日本丝绸业崛起,已经取代了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李衡宙的家乡长洲岛盛产蚕丝,更让他产生无限感慨。他此行重点考察了丝绸业和教育业,并采购了大批的书籍和器械回国。
1906年,李衡宙回国,与梧州著名士绅梁廷栋创办梧州中等蚕业学堂,并担任第一监督(校长),面向全广西14岁至30岁者招生。
长洲区史志办主任关冠明,曾参与编著《长洲名士》一书。他介绍道:“梧州中等蚕业学堂,是广西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李衡宙把自己在日本的所学全部贡献出来,除了蚕种论、养蚕法、制丝法、蚕业经济论等专业课程外,还有日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先后培养了五百多名毕业生,其中不乏如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广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莫遗贤等翘楚。”
主持修建骑楼
民国成立后,李衡宙参加了梁启超的进步党,任职广西省民政署实业司司长。1921年,李衡宙卸任回梧闲居。1924年梧州商埠局成立,李衡宙先任会办,后接任总办。
1924年11月30日,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全城超过七成的房屋被烧毁,时任广西省绥靖会办黄绍竑提议把全市街道重新拓宽改造。对此,身为商埠局总办的李衡宙提议把五座城门和城墙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并参照广州的规格建设街市。
李衡宙与商埠局的同仁历时三年多,费尽心血,逐渐建设成了连绵成片的骑楼建筑群。骑楼城汇集了中外近代建筑之精华,成为梧州这座百年商埠昔日繁荣富庶的见证,堪称中国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骑楼城的出现顺应了商业发展,使得梧州日渐繁华,商贾云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其中李衡宙的功劳不容忽视。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胎剖宫产后留下的瘢痕竟然变小、变淡了。”二胎剖宫产后的陈女士欣喜地说。今年40岁的孕妈陈女士,前不久到梧州...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