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一回应急救护师 小记者研学团成员到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学习
本报讯“‘11·11’,代表一颗施救的心、一张口和一双手。”11月11日,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里,30多名梧州日报社小记者研学团的学员听了应急救护师的讲解后,对“双十一”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哇,这里有好多假人!”课前,学员莫凡就被讲台上的几个假人所吸引。原来,应急救护师赵虎成正准备用这些道具教学员们一个“起死回生”之术——心肺复苏法。当了解到有多名学员曾经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时,赵虎成邀请了他们上台一一展示。但学员们的操作错漏百出,大部分学员都忙于按压假人的心脏,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施救细节。
“老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施救细节呢?”学员顾家祁提问道。赵虎成站在假人一侧,打开双手,说:“请大家仔细看我的示范。”这是一个伤者意外倒地后的急救模拟示范,赵虎成先检查确认施救现场的安全情况,然后现场向“路人”寻求帮助。有的“路人”被要求拨打120通知医生,有的“路人”协助提供应急设备,还有的“路人”帮忙疏散围观人员。随后,赵虎成才展开现场施救。
学员骆晓漫注意到,赵虎成是按照一定频率和节奏按压伤者的心脏位置,嘴里还念着“01,02……”示范结束后,赵虎成告诉成员们,按压时口中默念数字是在计时,因为每念一次数字,对应时间刚好是一秒。如果还需要进行人工呼吸,那么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吹气2次。听到如此详细的讲解,骆晓漫说:“这样的生动的体验课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课间,小记者卢佳祺和妈妈苏女士也利用假人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术。期间,卢佳祺在进行人工呼吸联系时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后来,他和妈妈仔细回想了应急救护师的讲解,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他们还没有把患者的气道打开,正确的方法是应使用“仰头举颏法”用一个手掌侧压患者额头,双指抬起对方下颏,开放患者的气道。
这样的体验课不仅孩子受益,家长也增长不少见识。苏女士是一名医生,当天,她陪伴孩子参加了课程,苏女士表示,这些知识很实用,应该孩子更多地了解和学习。
(龙天传)
新闻推荐
一个国家需要具备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拥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价值观...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