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减排优化运力结构 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梧州日报 2018-08-15 09:18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苏培富)据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以来随着一批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以及高能耗的老旧船舶被淘汰,梧州市公路水路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港口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取得新进展。

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面,梧州市积极发展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推广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电力、燃气化,鼓励使用新型公共交通客运车辆。全年计划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150辆,上半年已投入运营80辆。

在优化客运运力结构方面,梧州市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严格控制新增客运运力,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得新增运力。按照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下达淘汰黄标车计划,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核查,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车辆,一律不核发道路运输证,同时督促企业做好运力规划管理,鼓励加快淘汰老旧营运车辆,2018年计划淘汰营运老旧车辆350辆,目前已淘汰291辆。

水运方面,梧州市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引导水运企业优化结构,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组织人员深入港口码头企业宣传节能低碳等环保精神要求,提倡船舶使用岸电,推广内河标准化船型,优化运输船舶运力结构,促进运输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淘汰高耗能和老旧船舶工作。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部门共办理新建造登记标准化货运船舶14艘44799载重吨,总投资约6720万元,新建船舶平均吨位3200吨/艘。自2012年实施标准化船型至今,梧州市共有163艘标准化船舶、434234载重吨,船型标准化率约50.8%。另一方面,运输企业积极采用运输船舶走经济航线和经济航速措施,根据潮汐表合理安排时间等待潮水回涌时才离港返回,利用潮水的推力来逆水行船,大幅度节省油耗,并通过合理配载减低空载率。

梧州市通过开展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工作,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根据《梧州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理设施建设方案》2018年建设任务,全市码头运营企业与接收单位签订污染物接收协议,并对1000吨级以下缺乏环保设施的码头开展环保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合作协议签订22家,完成率为85%;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家,完成率达100%;完成垃圾收集装置配置7家,完成率达100%。今年2月,总投资67.1万元的赤水港1至5号泊位7套靠港船舶岸基供电系统建设完工。

新闻推荐

签约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本报讯近日,万秀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头攒动,居民纷纷前来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据悉,截至8月10日,该卫生服务中心已与...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