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抢救超低体重早产儿
本报讯 一名出生时体重仅0.89公斤的超低体重早产儿肺部重度感染、窒息,命悬一线。危急时刻,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通过呼吸机治疗、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注入等抢救,成功为出生三天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术,置管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挽救了幼小的生命。
宝宝提前三个多月出生
4月21日上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胎龄不满28周,出生体重0.89公斤的早产儿。这个原本应该在妈妈体内住满40周的宝宝,因妈妈身体状况不佳,不得不提前三个多月来到人间。据了解,宝宝的妈妈是一位外地患者,胎儿属于试管婴儿。该女子好不容易怀上了宝宝,怀孕后由家人一直悉心照顾着。21日上午8点多,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宝宝妈妈破羊水,家人呼叫120救护车送到市红十字会医院。情况危急,产科当即启动绿色通道,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宝宝通过自然分娩出生。
医护人员全力救治
宝宝孕周小,出生情况差,呼吸困难、口吐泡沫、颜面发绀、反应差。经过医生初步复苏,在人工通气下迅速转入新生儿科病房。但宝宝情况远比预估的差,患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轻度窒息、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高并感染严重。宝宝不能进食,早期营养供给仅能靠静脉输液,宝宝的手部和脚部部分区域因而出现淤青。宝宝皮肤娇嫩,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极易出现静脉炎、呕吐等不良反应,极大地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医护人员向家长讲明利弊后,在宝宝出生的第三天,新生儿科护士与PICC导管室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为0.89公斤早产儿成功实施了PICC置管术。置管期间宝宝没有发生感染。置管后的第34天,医生成功将导管拔出。
PICC置管术助营养补给
小宝宝在新生儿科病房住了46天,每次吸痰、拍背、翻身、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都得小心翼翼,医生和护士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着患儿娇嫩的皮肤,护理工作甚至精细到宝宝的每一次排便都量化记录。宝宝由最初的有创呼吸机呼吸,到CPAP呼吸机,再到鼻导管供氧,最后到可以自然呼吸。目前,宝宝体重已经长到了1.82公斤,生命体征平稳,能每两小时自行吸吮奶液达20毫升。
新生儿科主管护师陀春连介绍,PICC置管术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在肿瘤化疗、肠道外营养及危重病人抢救等诸多护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利用一根细长、柔软且可以弯曲不易打折的导管,为患儿中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提供静脉通道的一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新生儿输液的难题,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患儿感染等并发症,还保证了低体重儿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的通畅性,帮助患儿顺利过渡到胃肠喂养,提高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
(张琼之)
新闻推荐
梧州零距离网友提问人:西堤路行道树过于茂盛遮挡了路灯,希望园林绿化部门尽快修剪路树。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网络发言人答复:西...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