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货币知识 鉴别真假货币

西江都市报 2018-04-16 15:14 大字

“中国曾经发行的最大面额的钞票是多少?”“在我国,除了人民币之外,还有其他的货币可以流通吗?”“澳大利亚流通的货币简称什么?”日前,梧州市第二实验学区和振兴学区的小记者在“小小银行家”特色金融课堂上,为上述问题找到了答案。

“小小银行家”特色金融课堂是由梧州日报社和桂林银行梧州分行联合举办,参与课堂学习,在学生中普及金融知识。不少小记者表示,参加特色金融课堂大开了眼界,不仅看到了中国历代和世界各国的货币,而且还学到了鉴别假币的方法。

4月14日,在第二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传出阵阵惊叹声。原来,现场50多名小记者们通过金融讲师陶玮的展示,首次了解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最大面额为一万元。“是不是那时候中国的物价很高,所以国家需要发行这么大面额的钞票呢?”小记者周盈莹提出了疑问。对此,陶玮介绍到,这和当时中国社会通货膨胀的情况有关。

随着授课的深入,小记者们还了解到中国最大面额的钞票是新中国成立前新疆银行发行的60亿元。但让小记者意想不到的是,这张民国时期的60亿元钞票只能买77粒大米。“还不够半碗饭呢,我还以为可以买很多高楼,”小记者罗方幸说,“当时通货膨胀程度非常严重,从这张钞票可见一斑。”此外,小记者们在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里看到了唯一的一张3元面值货币。“从来没见过3元的人民币,真是长见识了。”看到新奇的货币,小记者们都很感兴趣。

4月15日,振兴小学的小记者们在特色金融课堂上学习到货币鉴别的知识。“经过这次学习,我肯定不会上当受骗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告诉爷爷奶奶。”一位小记者高兴地说。也有小记者提出自己的疑问:“目前有没有办法杜绝一些犯罪分子制造假钞,例如像澳大利亚那样制作高成本的塑料币?”面对小记者的提问,陶玮解释,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目前通用的钞票都是纸币。防止假钞的出现,除了逐步提高防伪技术外,市民的鉴别能力也要提高。澳大利亚人口较少,其塑料币制作成本高于钞票面值,因此犯罪分子不会花钱制造假钞。

课堂上,小记者们除了听金融讲师的讲解,还参与了世界各地货币连连看问答活动。小记者李玟慧说,她通过学习了解到每个国家的货币都有专属的叫法,如,澳大利亚货币叫做“澳元”,印度货币称为“卢比”等。

(龙天传 张虹 严玲)

新闻推荐

梧州一中:

百年学校展现文明校风本报记者欧蕾蕾通讯员梁励举行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拓宽素质教育平台;组建彩虹支援服务队,带动师生领悟和践行奉献精神……近年来,梧州市第一中学以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