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砸1.7万元买保健品治病

西江都市报 2018-04-09 15:0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谢韵 通讯员 李晚昌)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案例并不少见。日前,梧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消委会)接到市民投诉,称其服用保健品两月有余,可身体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希望能够退回未服用的保健品。

随着健康养生理念的普及,不少老年人会选择购买一些保健品,希望通过这种“保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治疗年老带来的病痛。家住石鼓路的黄阿姨也是这样认为的,并花了1.7万多元从市内的一家养老中心机构购买了保健品。黄阿姨说,当时该机构介绍这款保健品的时候,称只要坚持服用两年,就可以消除动脉硬化的情况。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的黄阿姨听说只需要吃保健品就能够有这样的效果,便心动了。

然而,黄阿姨服用了两个月共六盒保健品后,并没有觉得症状有所改善。“去了医院检查,身体还是老样子。”看着家里剩下的未开封的保健品,她萌生了退货的念头。经过和商家的估算,剩下的保健品总价值1.3万多元。但商家在退还黄阿姨5000元后,便没了下文。无奈之下,黄阿姨将此事反映到市消委会。在市消委会的协调下,商家将余款8080元退还给黄阿姨。

市消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自老年人消费教育基地成立后,市消委会根据老年消费者的需求,经常举行消费维权知识讲座。但一些老年人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通过保健品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市消委会提醒市民,保健品不是药物,不能对病症起治疗作用。市民如果身体有疾病,应该到医院就诊,并在医嘱下购买、服用药物。此外,许多保健品在推销的时候往往会被销售人员夸大功效,市民在选购保健品的时候应该多留心眼,不要从街头摊点购买药品或保健食品,不要轻信广告或讲座上推销的药品,如有需要应该到正规药店购买。

新闻推荐

处理家庭过期药品不能“念旧情” ◎通讯员 刘晓锋

很多市民都有一个困惑,清理家庭药箱时经常会发现有过期药品,但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多人认为,药品过期就成垃圾了,随便扔在哪个垃圾箱就可以了。其实,过期失效药品危害巨大,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