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带着问号去检查 ——记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余小坚

梧州日报 2018-03-16 10:04 大字

本报记者 苏云燕

3月11日,市大气办在蓝天保卫战微信群发布了梧州市空气质量一级预警的信息,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余小坚和同事们马不停蹄赶往工业园区检查有关企业污染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从21时持续到凌晨2点。

1996年7月至今,余小坚一直在市环保系统工作,负责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信访处理等多方面工作,多年来,走遍了梧州大大小小的企业。

“24小时监察队员随时出现,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力度和强度日益加强,环境执法要永远带着问号去检查。”余小坚告诉记者,该支队共有18名工作人员,每年受理投诉件近千起。近年来,随着有关环保新法规的实施,余小坚和同事们除了常态化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抽查、加大检查力度,与环境违法人员作斗争外,还要往返于各企业做好法律、法规宣传,耐心地为企业讲解,但有时仍会有企业不理解。余小坚时常早出晚归,节假日忙碌已是常态,深夜前往企业夜检更是家常便饭。

一叠执法文书、一个记录本、一支强光手电、一把雨伞……这些是余小坚个人执法包的必需品。环境执法与应急处理往往连在一起,装备要求随时可调可用,打开执法车尾箱,可看到用于执法取证、应急处置、个人防护等近40种80多件装备被分层分类存放着,余小坚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坚持“微创新”,利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精心设计执法车尾箱内部改造方案,执法车的车尾箱成了适应调查取证和应急处理的“百宝箱”。二十多年来,余小坚致力于环境监察工作,收获过许多肯定,获得过全国环境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排污申报核定工作先进个人、全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

“环境监察工作不是简单的检查就完了,还涉及到后续整改多个方面的问题,面对繁重工作,他在查处过程中,注重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待刚进入监察队伍的人员,一方面给年轻人压担子,一方面注意传授经验做法。”市环保局法宣科科长邵力中说,余小坚的努力和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

“我热爱这个岗位,看到群众、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新一代年轻环境监察队伍不断成长,我感到很高兴,绿水青山得到延续就是一种幸福。” 余小坚说。

新闻推荐

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新业态 去年全市“三产”增加值增速排全区第五位

本报讯(记者曾燕)2017年,梧州市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完成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排全区第五位。据分析,去年全市“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8.3%,对经济转型升...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