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众多游客在长洲区泗洲岛上享受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民俗大餐—— 泗洲正月闹元宵
游人纷纷触摸狮头,祈求带来一年好运气。↑百家宴席引得吃客络绎不绝。→白发老人与稚气少年同台演唱下俚歌。↓泗洲岛上桃花盛开迎八方游客。↑《颂歌献给十九大》歌舞表演内容紧扣时代题材新颖,赢得观众的赞赏。→泗洲村的小伙子为游人表演舞龙。精彩的舞狮让游人看得过瘾。
今年元宵节期间,泗洲岛活动丰富多彩,除了高潮迭起的文化艺术节表演外,还有舞龙舞狮、“活力长洲”音乐美食节、下俚文化研讨会暨“乡村振兴”建设座谈会、水上特技表演以及游园等活动。
元宵节当天,泗洲岛张灯结彩,田野碧绿,春意盎然。沿岸一路桃花盛开,红了一片风景,引得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的游人在桃花树下驻足,争相拍照留念。
熙熙攘攘的人们向青山庙旁的舞台涌去。在第七届下俚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长洲区文化馆表演队一曲喜庆的灯笼舞蹈《欢乐中国年》开场后,一支支乡村文艺歌舞队走上舞台,伴着喧天的锣鼓和热闹的音乐,人们载歌载舞,或赞美泗洲,或赞美家乡,或赞美当今美好生活。上台有白发苍苍的阿公阿婆,也有满脸稚气的小学生。特别是《颂歌献给十九大》的歌舞表演,内容扣紧时代,题材新颖,不但演唱的歌词阐释了十九大的主要内容,而且还采用了当地父老乡亲喜闻乐见的下俚歌调,因此深得观众的赞赏。台上扮演老太婆的演员刚出场,一招一式就把人们逗乐了,当表演结束时,演员们拉出了“十九大”三个大字的丝带造型,此时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将表演推向了高潮。
据悉,表演队来自长洲镇的乡村,有泗洲本土的村民,也有长洲寺冲的村民,土得有味,乡风十足。其中有一支表演队别出一格,她们半土半“洋”,原来她们虽然生活在梧州市区,却又是地地道道的泗洲岛人。她们走出市区谋生后,仍然念念不忘家乡的下俚歌,在下俚传人郭慈珍的撮合引导下,散住在市区各处的她们,一有空闲就相聚演唱下俚歌,并组建了歌舞队。这支市区下俚歌队,既体现了下俚文化的魅力,又体现了泗洲人离开本土后的割舍不下的下俚情结。她们当天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成了文艺表演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青山庙内,人们摩肩接踵,时有撞钟声和击鼓声传来。庙内的饭桌,坐满了前来吃百家宴的游人。据说吃了百家宴一年病灾少,因此人们不在乎吃多吃少,也不在乎是否有肉,只想取个吉利的意头。于是这拨吃客走了那拨吃客又来,络绎不断。
在泗洲岛的洲头,视野开阔,山水靓丽,风光迷人,不少游人造型拍照,流连忘返。
正午时分,舞狮开始。在一阵紧过一阵的锣鼓声中,鞭炮齐鸣,精气神十足的狮子腾挪翻跃采青,一连串的高难动作,将狮子舞得活灵活现,也给人们带来一年的好运气。游人们围了个严实,看得过瘾。舞狮刚歇,忽然又闻鞭炮声大作,硝烟里舞出一条龙来,定眼看时,撑龙的全是泗洲村里精壮的小伙子,年轻人舞得很是有力,动作齐一协调,硬是将一条长龙舞生动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三洲两岸自古流传着“上濛濛,下濛濛,泗化洲灯笼”的俗语,说明了泗洲岛过元宵的热闹非凡与丰富多彩。的确,游人听下俚歌,吃百家宴,看舞狮舞龙,逛美食街,真也享受了下俚文化民俗的盛宴。
新闻推荐
“警察同志,我捡到一个手包,手包内不仅有大量现金,还有银行卡和身份证,驾驶证,失主一定很着急。请你们帮忙找失主。”2月27日,陈女士打电话到万秀区城东镇城东派出所,并把包交到民警手里。据了解,陈女士2...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