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儿时的濛江圩镇

梧州日报 2018-02-08 10:09 大字

有两条江环抱濛江镇,小的叫蒙江,大的叫浔江。儿时的两江,浔江常浊而蒙江常清,二水会合之际,泾渭分明,一如梧州的鸳鸯江。

古老的江河,染就了小镇的古色,最能体现小镇古色的,是那几株古树。古树首推古榕,共有六株,其中一株稍远,生在金刚岭脚的金刚庙旁,其余5株集中生于两处,两株在今镇政府门口对面,三株生在今中心卫生院北邻公路之北,新中国成立前那里被称为“乞儿窝”。几株古榕树的年龄均数以百计,树冠展开,枝繁叶茂,高大苍劲,树干凹凸多槽,宛如老人脸上饱经风霜的皱纹。树上是鸟儿的乐园,有鹩哥、喜鹊、斑鸠等等,鸟巢处处,鸟语叽喳,好不热闹。

比之古榕,大庙码头两侧的两株古老的无花果树更显特色。濛江镇人称那两棵无花果为“牛奶木”,因为果实未熟而摘,断处有一股浓白色的乳汁涌出。两树之奇,就在于它们虽分别植根于码头两侧,却相向对生而连理拥抱,营造了大庙码头上方的一座绿色拱门。树上栖息的鸟多为麻雀,每到黄昏,千雀归巢,喧声一片,偶有汽笛声从江心传来,与鸟声混合,简直是一曲交响乐。

牛奶果(无花果的一种)未成熟时,肉厚而空心,富有弹性,像一只只比龙眼稍大的橡胶球,往地下轻轻一掷,能弹起老高。然而那时大家都不知它有什么作用,未成熟时吃它是涩的;成熟的倒是有点甜,却又是一个一个地熟,从不成批成熟,连十个八个同时成熟的都很少,且熟一个掉一个,所以濛江人很少去理会这些牛奶果。这倒给我们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取乐的好机会。牛奶果是直接长在枝干上的,密密麻麻地把树干裹得严严实实,我们用已经得到的牛奶果往上一砸,就能砸落十来个。有时我们用石榴树的枝丫做成弹弓,装着一只牛奶果作弹丸来射击,成堆成堆的牛奶果纷纷跌落,像千军万马在码头阶级上蹦跳而下,一直奔腾到码头脚下面的江水中,那种壮观,着实令我们一帮孩子兴奋不已。

西街口北侧有座土地庙,名曰“富炉社”。庙前左侧长着一棵濛江独一无二的高大的红棉树,濛江人称它为“杉花木”。看来它曾历尽沧桑,树身上叠罗汉似的长满半圆形的木质瘿瘤。每年春天,绿叶未出,树枝上就挂满了火红的红棉花,点缀着春天的绿野。

然而不知何时,这些濛江人引以为豪的,特具象征意义的古树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我和昔日的朋友每每故地寻迹,都生出无限的惆怅而叹息。

从前濛江街上家庭做饭的燃料大多用劈柴,濛江人倒过来称为“柴劈”。柴劈多是靠买,买回的柴劈往往不够干,常常需要晾晒。说到晒柴劈,这真是濛江的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街上居民对柴劈的需求量大,但晒柴劈的空间有限,只有自家门前临街的一点点地方,还要留出人行道,于是居民们便想出把柴劈一层一层架起来晒的办法。这样,遇到连续阴雨而偶尔放晴的日子,家家户户门前就出现了一座座宝塔型的柴劈架。柴劈塔有四方形的,有六角形的,有八角形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布满大街小巷,一片柴塔林。

圩镇上的居民没有田地种粮种菜,一切生活用品都得花钱买,正如他们常说的“镬底是钱,镬面亦是钱”,因此家家户户都想尽千方百计多挣几毛钱。最适合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随时挣钱的,就是刮竹麻。所谓“刮竹麻”,就是买些刚砍下的新鲜成年的竹子回家,每两节为一段锯断,斜架在一张专用的凳子前,再用一把专门的弯刀,在竹子的身上刮出一条条麻状的纤维,晒干打细,卖给造船人用来制作填塞船缝的材料。由于人们白天要干别的正活,所以往往利用晚饭后到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去刮竹麻。这样一来,一到晚饭后的掌灯时分,家家户户刮竹麻那种略带金属音的“沙唏,沙唏”声此起彼伏,有时还很有节奏感,反衬出这小圩镇的格外宁静。

上世纪60年代初,濛江才有电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庭都不安装电表,电费是按家庭中安装灯泡的只数来计算的,人们为了省钱,一般家庭只安装一只灯泡。照明供电都是在日落才开始,到晚上11点就结束,因此,油灯还在普遍使用着。晚饭之后,小巷中的行人便渐渐稀疏乃至无人了,但勤劳的小镇居民并没有早早睡去,即便是在11点电灯熄灭以后,你若从静悄悄的街巷走过每家的门前,就会发现门缝中隐约透出油灯的光线,门关户闭的家中还有各种动静,除了刮竹麻之外,有的家庭在用缝纫机替人加工衣料,有的在编织竹器,有的在为次日的营生做准备工作。直到月亮西沉,各家的油灯才相继熄灭,劳累了一天的濛江圩镇才逐渐真正进入梦乡。远处的乡村,隐隐约约传来了几声鸡啼。

古朴的小圩镇,人们相处十分和谐,民风自然也古朴,这从平日见面相互打招呼、家有大小事情迎来送往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礼貌用语就可以窥见一斑。两人见面打个招呼,不说“你好”,而问“吃腾?”意即问对方吃饭没有。“吃腾”是“吃唔腾”(吃了吗)的缩略。若是比较熟悉的两个成年男子相遇而问候,“吃腾”就改成“饮腾”了(问饮酒了没有,暗含着认可对方餐餐有酒有肉);客人(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客人)告辞,主人送出门口,不说“再见”,而说“好生行!”(即叮嘱对方小心走路)从这些朴实无华的礼貌用语之中,能感受到的是濛江人的实在与真诚。(杨世文)

新闻推荐

为计生特殊家庭增添生活保障 梧州市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购买综合保险共917人(份)

本报讯(记者李玉莹通讯员魏诰)梧州市所有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增多了一重保障,2018年,梧州市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购买了共917人(份)综合保险。这是记者2月6日从梧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的。据了解,...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