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保护野生稻种群刻不容缓

梧州日报 2018-01-15 09:07 大字

2017年年底,位于万秀区夏郢镇思安村的梧州市农作物(水稻)新品种展示推广基地里,1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初步实现了“吨半稻”的试种目标。

去年8月7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共建“吨半稻”富硒超级杂交工程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梧州市合作建设400亩“吨半稻”超级富硒水稻试验田,为梧州开发富硒农业产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造福黎民百姓。

在大家眼光都放在大规模种植的水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种群,却因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日渐减少,这就是野生稻种群。普通野生稻堪称“植物中的大熊猫”,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在水稻育种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可产生许多优质新品种,创造粮食生产上的奇迹。

梧州市有着较为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几年前普查登记时,有112个分布点,而且部分品种具有多年生、适应贫营养元素区、低吸重金属等优良基因特性,极具培育和利用价值。然而,除了现有的2个保护区外,其他的分布点由于没有专门的保护经费和专人管护,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使得梧州市野生稻种群逐年减少,分布面积逐年下降。目前,分布点已经不足80个。

野生稻保护难以见到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潜在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不仅在科研上潜藏着很大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科普示范、旅游观光等方面也有开发利用价值。

因此,即使在大规模种植优良稻种的时候,也不应该把野生稻给遗忘了,应该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一方面,应当加强对野生稻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在野生稻分布地区,要让当地群众意识到一些所谓的“野草”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稻,从而避免在劳作中破坏野生稻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更多的野生稻保护区。梧州市有关部门应当设立市一级的野生稻原生地保护区和保护点,并制订野生稻原生环境保护点建设规划,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申请有关项目建设,为更好地保护现有野生稻资源不致灭绝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新闻推荐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诵读经典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书香满梧州”古诗词朗诵 举行成人组比赛

本报讯(记者李欣鞠)1月13日,“书香满梧州·诵读经典”古诗词朗诵(成人组)比赛在市图书馆举行,引领读者重温传统文化经典,促进优秀文化传承。本次比赛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教育局主办,以“传承文化...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