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联动救助传递社会关爱 观

西江都市报 2018-01-13 16:14 大字

■吴家宁

近日,梧州市天气寒冷且降雨密集,梧州市救助管理站加大上街巡查力度,特别是对流浪乞讨人员习惯露宿的桥梁、街巷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详见1月10日《西江都市报》)

流浪乞讨人员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居无定所、食无定时,在寒冷的隆冬时节,流浪乞讨人员的处境更加艰难。但令人欣喜的是,梧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响应国家民政部的部署,及时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让流浪乞讨人员不受冷、不挨饿,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值得称赞。

但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关爱流浪乞讨人员,仅靠一次两次的“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是远远不够的,民政部门还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部门联动和快速响应机制,积极采取主动救助、快速救助、开放救助等措施,使之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方便生活无着流浪的乞讨人员主动求助。例如可以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在辖区全面开展联合巡查救助,做好夜间和重点区域巡视救助,劝导、引导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或开放式救助点接受救助;按照保护性救助原则,及时护送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到医疗机构接受救治和诊断;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如此一来,就可以从根本着手,既防范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产生,也能为现有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周到的关爱。

扶危济困、救助弱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管理,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它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效益,才能让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有饭吃、有衣穿,得到有效安置。

新闻推荐

铿锵誓言表达承诺与担当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本报讯(记者陈晓雯)1月12日,选举大会过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市文化展览中心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宪法宣誓仪式由大会主席团组织。受大会主席团委托,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俊华主持宪法宣...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