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俗风情馆—— 再现历史 留住乡愁

梧州日报 2018-01-08 11:13 大字

据了解,这批民俗画在泗洲岛上的长洲区政协文史馆展出。

吴昭莹

近百幅民俗画,画作质朴天真、极具浓郁乡土气息,展现古村落、老城市的陈迹往事和旧影风貌。

“铲刀磨铰剪,冇利冇使钱”“收买鸡毛、鸭毛、鹅毛……鸡肾皮、牙膏壳……旧书纸、旧报纸、烂胶鞋!”……如今,这些吆喝声对于年青的梧州人来说已经陌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老传统、老习俗已逐渐退出百姓的生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

长洲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桂江河畔绿水青山,三洲两岸老街古巷,蕴藏着别具一格的地方民俗风情。为再现历史,留住乡愁,2017年5月,长洲区政协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以及老长洲人,成立长洲区民俗风情采集工作室。工作室征集、整理和提炼一批较能反映本土民俗风情的主题内容,有风味小吃、传统节庆、儿童游戏、古今行业、农耕文化、下俚传说、发大水、长洲菜农、疍家生活等九个系列。如今,这批民俗画已经在泗洲岛上的长洲区政协文史馆展出。近百幅民俗画全部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画家精心描绘,画作质朴天真、极具浓郁乡土气息,展现古村落、老城市的陈迹往事和旧影风貌。

7.发大水

搬大水洪水如猛兽,多半来势汹汹,发大水时江河沿岸旋即陷入混乱,水到之处一片狼藉,人们纷纷停工停市停学,动员一切力量“搬大水”。

一场洪水,见证了城市的无奈。

应对淡定 洪水一来,高水位的家庭呼朋唤友“睇大水”,如同过节一般;低水位的家庭对于这种周期性的轮回早已见惯不怪,平静地看着洪水缓缓进屋、节节攀升。大家不慌不忙,水高一寸搬一寸,甚至水浸脚眼,一些人还在悠闲地打麻将。

一场洪水,见证了城市的淡定。

空中购物 为了避免洪水围困导致“弹尽粮绝”,于是政府组织赈灾,发放救灾物资;商贩则抓住商机纷纷租来“板艇”,载着油、米、面等食品,游走于大街小巷一路售卖。空中购物,让灾民有饭吃,不挨饿。

一场洪水,见证了城市的智慧。

8.长洲菜农

收粪 以前,长洲岛人种菜需要大量农家肥,菜农纷纷到市区居民家收粪,为了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天未光岛人就担着粪桶站在市民家门前守候。居民出门倒夜尿时一般睡眼惺忪、头发蓬乱、羞于见人,也要趁着夜色未尽。这就是梧州人常说的“倒尿咁早”。

运肥 以前,长洲岛人的粪船一般停靠在河东的牛屎码头,装满粪水返航时,由于货沉又逆水,需要船工有相当的体力和技术才能确保不翻船。久而久之,船工练就一身划船的过硬本领,用“老梧州”的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长洲屎艇快过龙船”。

三更收菜 长洲岛的菜农是天下是最辛劳的农民之一,没有农闲季节,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为了确保菜品的新鲜,菜农通常凌晨二、三点钟起床,提出煤油灯到田里收菜。整座小岛已是星光点点,一片忙碌。

9.疍家文化

水上婚礼 渔民婚嫁与岸上居民一样,也要遵照传统的礼节。而渔民不同之处是“搭船棚”。第一天敬神,第二天祭祖,第三天“拜堂成亲”。新娘在夫家举行过祭祖仪式后,才算是夫家的正式成员。

晒鱼干渔民以捕鱼为生,撒网捕到鱼后,趁着新鲜立马送到街市出售,挣钱养家。常常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在河滩边支起竹架,将一些肉质较好的河鱼晒成鱼干,作为储存过冬的食物。正所谓长洲人常说的:“好天揾好落雨柴”。

1.风味小吃系列

酸肉 酸肉是倒水镇美食之一,旧时交通不便,物资贫乏,所以村民均喜爱用“酸坛”制作和储藏酸肉。

水浸糍逢年过节,长洲人喜欢做水浸糍。待粉浆煮熟脱水后,还得把粉团高高举起,使劲摔打成型,打成鞋底的样子,故又称之为“鞋底糍”。

2.传统节庆

端午节自古以来,长洲民间习惯于端午节时在门前插艾叶、菖蒲、香茅等芳草,以驱除瘴气、祛病辟邪,并且以赛龙舟和包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朗朗明月下,爽爽秋风中,孩童聆听着关于“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的古老故事,老人享受着儿孙绕膝的亲情,可谓其乐融融。

3.儿童游戏

跳绳 20世纪50至80年代,跳绳(跳橡皮筋)是女孩子首当其冲的课间游戏。一下课,操场上到处是跳绳的身影,“1、2、3、4、5、6、7,马兰开花二十一,256、257、28、29、31……”女孩边跳边唱着歌谣。

伏鸡朦旧时孩童常作“伏鸡朦”游戏。游戏当中,“黄蜂”一般“伏”在山体或者墙根处矇眼,高声叫喊:“躲鸡躲密实,唔俾黄蜂蜇屎弗。”于是,所有“鸡仔”都在叫喊声中躲到树下、草堆、床底、衣柜、水缸等隐蔽处。

4.古今行业

补煲底佬 旧时,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少不了铁镬炒菜、锑煲煮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铁镬或锑煲穿孔漏水也舍不得更换新的,每逢门外传来“补锑煲……补镬头……换煲底……”的吆喝声,家家户户就会把穿孔的铁镬、锑煲拿出来,让其修复。

收买佬旧时,收买佬肩挑箩筐,手摇铜铃,走街串巷一路高喊:“收买鸡毛、鸭毛、鹅毛……鸡肾皮、牙膏壳……旧书纸、旧报纸、烂胶鞋!”家家户户闻声而起,把家里的废旧物品卖给收买佬以补贴家用。

媒婆 旧时,农村交通和通讯相当落后,女孩子生活在很小的圈子里,极少与外界接触,难以有自由恋爱的机会。因此,专门为适龄未婚男女青年穿针引线的媒婆就成为了一种职业。只要双方生辰八字匹配,她便使出“树上雀仔骗落树”的嘴上功夫,上门撮合一番。

磨刀佬昔日,百姓家里的刀具或者农具使用时间长了会变钝,需要打磨回复锋利才能重新使用。磨刀佬背着长型木凳和工具走街串巷,大声叫喊“铲刀磨铰剪,冇利冇使钱”招揽生意,一有需求便就地开工。

5.农耕文化

卖鱼花长洲人养鱼花很有技术,声名远播,上世纪中叶曾经创下全国产量之最。在塘边卖鱼苗是长洲一道风景,卖者一边卖鱼,与客人讨价还价,一边手拿“鱼花碟”拍打水面给鱼充氧。

蹚碓 蹚碓又叫石凹杵,人们在使用时,用脚踏碓尾来控制碓头的升降,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碓臼里的谷物就会慢慢被砸开谷壳,甚至被砸成粉末。

6.下俚歌传说

乡绅首倡下俚歌明代嘉靖年间,乡绅李法现大摆宴席做寿,席间,主人举杯建议同唱下俚歌,众人齐声叫好,于是“下——俚”的悦耳声韵在泗洲的上空回荡……此后,泗洲人每年都举办青山庙会,下俚歌也就成为洲人喜闻乐见的曲调。

渔歌唱晚结良缘每逢夕阳西下,渔舟逐浪,泗洲南岸到处可以欣赏“渔歌唱晚”的美景。渔女歌声飘来,村里的后生仔便立马冲出家门,欣赏美景丽人靓歌,结下不少良缘。

新闻推荐

“商事通”颁出首张营业执照 工行梧州分行指定网点可办个体经营执照

本报讯(记者曾燕通讯员陆宏敏何晓灵)“我是2017年12月29日来工商银行咨询并提交相关资料的,没想到新年上班第一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真是太便捷了。”1月2日,在工商银行梧州市河西支行拿到营业执照后,长...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