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对美容场所和人员有着严格的资质要求,但梧州目前的微整形市场却良莠不齐 别让微整形成“危整形”

西江都市报 2018-01-04 16:31 大字

日前,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学美容门诊的治疗室中,一位女性正在接受眼部医学美容治疗。

本报记者 李玉莹文并摄

当下,微整形受到越来越多爱美人士的青睐,整形内容包括打瘦脸针、注射玻尿酸、填充脂肪等。然而,目前梧州市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公立医院仅有两家,不少所谓的美容工作室、美容院的证照并不齐全,操作也不规范,一些患者在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整形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微整形成了“危整形”。

A 心存侥幸光顾无资质整形机构

尽管不少人心里都明白,在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整形存在风险,但考虑到价格更便宜、手术操作更便捷、手术场所更隐蔽等因素,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

市民陈小姐今年28岁,觉得自己的鼻子长得不够好看,于是经由熟人推介,在市内某大厦的一家整形工作室花2000多元往鼻根注射了玻尿酸。“据说玻尿酸价格本就不贵,而且厂家挺多,即使渠道可能不合法,但只要效果好就行。”陈小姐说。

市民谢小姐也有类似的经历。前段时间,她在美容院美容师的介绍下注射了瘦脸针,打完针后,谢小姐的脸部出现了过敏反应,尽管几天以后消肿了,但她仍心有余悸。谢小姐告诉记者,当初自己觉得,那么多人都在这里打过瘦脸针,都没有出现问题,所以她也觉得不会有事,不料自己还是“中招”了。

据谢小姐透露,其实不仅是美容院或者工作室可以进行微整形,有的店家还可以通过预约提供上门服务。虽然看起来方便快捷,但这些店家均不提供发票和相关凭证,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消费者将不知道如何维权。

B “微信整形”只面向“圈内好友”

近日,记者以注射玻尿酸为由,在本市一些大型商场的美容店、美甲店、彩妆工作室等进行走访。记者在这些店铺的价格表上均没有看到注射服务类项目,也没有看到相关证照摆在店铺的醒目位置。记者询问部分店家,他们表示没有开展此类项目。然而,当记者在新兴一路、吉塘路、文澜路个别美容机构询问时,却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美容店店主表示,可以预约注射玻尿酸,费用大概在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具体需面诊后才能确定用量,一般按部位收费。当记者问及注射的产品来源及注射人员有无资质时,这些店主普遍宣称是由专业的医疗美容机构的医师为顾客进行注射,产品由生产厂家直接供货,无需担心质量问题。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微信朋友圈也在发布整形广告,包括给顾客注射瘦脸针、美白针,填充太阳穴等,当记者尝试添加这些微信号时,对方普遍以不认识为由拒绝接受。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微信号的用户只面向微信好友做美容生意,只有微信好友才能看到产品,通常只添加熟人推荐的朋友。有时他们还会引荐顾客到大城市的医疗机构进行难度较大的整形手术,但对方机构是否具备资质则不得而知。

C 美容变“毁容”个案并不少见

记者从梧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全市的公立医院中,只有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梧州市人民医院具备医疗美容资质。据这两家医院美容门诊的医生反映,近年来,不时会接诊一些因进行了微整形项目而导致排异、感染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的患者。

据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美容中心副主任梁志玲介绍,其接诊的患者中多数是出现整形部位红肿、胀痛或过敏反应等。“前段时间,科室就接诊了一名20多岁的患者,她因在某美容工作室注射了玻尿酸,导致整个鼻背部红肿甚至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梁志玲说,当时这名患者自述,在注射了玻尿酸后,美容师告诉其可能是个体差异,有点发炎,只要吃点消炎药并休息两天就没问题了。但没料到鼻子越发红肿,感觉情况不妙之后,她才赶到医院求助。

而另一名险些因微整形而“毁容”的患者,则与超声刀美容有关。“曾有一名40多岁的女性患者到门诊治疗,就诊时她的面部已经红肿,甚至还有灼伤印记。”梁志玲说,这位患者本想通过超声刀消除面部的法令纹(即位于鼻翼边延伸而下的两道纹路),以达到令皮肤紧致的目的。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到美容院花了上万元进行超声刀美容,但操作该项目的并非美容院的美容师,而是该院聘请的声称是专业美容机构的医生。患者自以为有保障,不料却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消肿、及修复处理,这位患者受伤的脸总算被“抢救”回来。

D 美容整形对人员场所要求严格

记者从梧州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审批有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内进行。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3至6年的相关工作经历(根据从事的二级诊疗科目而定),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还必须经省级培训或进修并考试合格得主诊医师培训合格证,还要按执业专业类别执业。

平时,我们俗称的“美容院”只能开展生活美容服务,就算是医疗美容主诊医师也不能在“美容院”给顾客进行注射类服务,而使用的注射类药品,也应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据梧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罗宇杰介绍,涉及微整形的项目,不仅用药方面需进行严格把控,而且无菌操作也是必备条件。

一些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往往存在器械消毒不彻底、人员操作不规范、注射药物来源不明等现象,这很容易导致很多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对于消费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接受微整形手术这一问题,这些机构是无法提供相应检查及术后的保障的。

E 非法行医行为监管难度大

对于在微信上推广整形广告的案例,梧州市卫生计生监督所表示,目前还未接到相关举报投诉。由于微信朋友圈相对私密,一些非法医疗广告无法第一时间被网信部门和执法部门发现。监管部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相对狭窄,难以对这类医疗乱象进行实时监管,只有通过朋友圈的好友举报,或通过曾接受整形后又对结果不满意者举报后,监管部门才能获知线索前去查处。

此外,涉嫌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人员通常都在一些隐蔽场所开展整形活动,场所户外不设宣传广告或牌匾,平时关门闭户。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执法人员难以入内进行检查,这也给此类执法检查增加了难度。

据了解,目前,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除了依法开展日常监督巡查和多部门联合检查外,还要求相关科室卫生监督员加强对本市非法医疗美容类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不良信息及时向网信部门报告。

F 消费者需仔细甄别合理维权

面对鱼龙混杂的微整形市场,市卫生监督所提醒,网上不少美容药品来源不明,消费者购买前一定要仔细甄别。所谓微整形的操作人员有可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也没有相应资质,整形过程中若消毒工作不到位,市民有被感染的可能。此外,市民不要轻信微信营销和熟人推荐,因为无证经营的私人会所安全无保障;如要进行美容整形项目,一定要到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审批有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进行。

如市民发现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可以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监督部门投诉,也可以投诉到“3·15”消费者健康维权中心。权益受侵害的消费者,应尽可能收集相关的证据给相关部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新闻推荐

梧州高中南校区项目 土方工程开工 项目建成后可容纳3900名学生

本报讯(记者赵洋通讯员杨槟光)2017年12月29日,梧州高中南校区项目土方工程开工。当天,在位于苍海新区的项目工地,施工人员利用施工机械平整土地。记者从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了解到,梧州高中...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