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丰\’的六堡茶销量逐年上升”
刘伟才(右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龙天传 摄
讲述人:刘伟才(65岁,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居吉隆坡)
我的祖籍在广东揭西。我叔公刘大志从揭西老家来到吉隆坡谋生,并于1928年创办了“广汇丰”。初时,“广汇丰”并非专营茶叶生意,因为当时吉隆坡还很荒芜,很多先期到达的华人都在这里开垦土地,所以那时候“广汇丰”主要卖种子、化肥这一类农资产品,可能也贩卖一点点茶叶。
“广汇丰”的得名是有缘由的。我叔公人缘很好,经常往来于南洋和中国之间进货做生意,很多同乡信任他,委托他把积攒下来的钱财汇到广东老家,所以他特地将店名叫做“广汇丰”,主要取“负责汇款回广东”之意。所以,当时的“广汇丰”有点钱庄的性质,又被叫做“广汇丰庄”。同时,由于我叔公人缘好,很多同乡到了吉隆坡以后都投靠到“广汇丰”落脚,因此“广汇丰”又有点会馆的味道。对于一些暂时找不到活计的同乡,我叔公会为他们提供食宿,直到他们找到工作为止。
20世纪30年代,我叔公写信回老家,叫他的儿子刘天隆和侄子刘天昌来吉隆坡。刘天昌是我的父亲,当时只有十多岁。我伯父刘天隆和我父亲接到信后,就乘船来到马来西亚。当时“广汇丰”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工作岗位安排不下来,我伯父和我父亲在外面打了几年工,然后才进入“广汇丰”。
后来,南洋这边打仗(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广汇丰”生意也不好做。打完仗之后,尤其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大马经济好转,“广汇丰”才开始慢慢做大。我们不仅卖农资产品,还在怡保开办了几个矿场采锡米。因为当时马来西亚的锡矿开发很兴旺,很多老板都办矿,所以我们也参与其中。此外,我们还在吉隆坡办了几个农场从事养殖业,主要养猪养鸡。吉隆坡附近的金马伦有很多茶园,于是我们在金马伦收购一些茶叶,自己炒制绿茶和红茶出售。
因为当时马来西亚的锡矿场很多,矿工都喝六堡茶,而且“广汇丰”已经在做茶叶的生意,所以我们也顺便购进一些六堡茶出售。不过,当时在马来西亚只有广东人喝六堡茶,六堡茶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吉隆坡和怡保这两个广东人较多的地方,因此,我们当时经销的六堡茶不是很多,主要还是做绿茶和红碎茶生意。
慢慢地,“广汇丰”的六堡茶经销量做起来了,其他生意也越做越大。1957年中国内地举办第一届广交会,邀请“广汇丰”参加,我父亲应邀参加。在广交会上,他找到了梧州中茶公司(即中国茶叶公司广西省分公司)洽谈,直接从梧州进口六堡茶。当时广西还没有出口权,六堡茶全部由广东公司(即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我父亲通过广东公司和梧州中茶公司签订六堡茶进口合同。此后,每届广交会我们“广汇丰”都参加,都向梧州中茶公司订购六堡茶。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汇丰”经销的六堡茶业务量在我们整个家族生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向梧州中茶公司订购的六堡茶也不断增加。虽然当时我们也销售马来西亚本地生产的茶叶,但这些茶叶的质量比不上中国茶,而且这些茶叶不能用来制作六堡茶和岩茶,只能制成绿茶和红茶,然后作为西茶来卖。
到了1962年,广西有了出口权(梧州口岸自营六堡茶出口),我们就直接和梧州中茶公司(即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梧州支公司)做六堡茶生意了。这个时期,因为要满足马来西亚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我们不仅进口中国内地生产的六堡茶,也在香港采购一些“港产六堡茶”。我们曾向好几家香港茶庄买茶,其中一家是“义安”,当时这家茶庄的老板叫做姚计,他制作了很多“地洞六堡茶”。
1970年,我才18岁,当时其他兄弟姐妹已各有发展方向,我阿爸希望有一个人传承茶叶生意,就叫我来“广汇丰”工作。当时,我伯父的儿子刘英明已在店里工作,他是我的堂哥,也是刘俊光的父亲。我进入“广汇丰”后,从店员做起,当时“广汇丰”已经有了一定规模。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茶叶生意尤其是六堡茶生意越做越大,我们不再办锡矿,投入到经营农场的精力也逐渐减少,专注于做茶叶生意。因为我们是进口商,销售的六堡茶都是整箩整箩地批发出去,也有小部分拆散后在门店销售。当时,我们销售的一、二级六堡茶主要卖给茶楼酒楼和居民家庭使用,三、四、五级的六堡茶大多卖到锡矿。每年大约要进口10吨六堡茶,其中一、二级的高级茶和三、四、五级的低级茶销量各占一半。那时候,六堡茶在吉隆坡的销量很好,不仅是矿工,很多做“三行”、做建筑工的工人都喝六堡茶。
当时,我们销售的六堡茶基本上从梧州进口。不过,每次参加广交会后,我们如果觉得订量不够,经过香港的时候,还会向香港茶商采购一些六堡茶。我记得香港永生祥茶行的司徒法就和我们打过不少交道。
20世纪8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的茶企都可以直接向梧州中茶公司订货,只不过梧州中茶公司对订货量和销售量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达到标准才被允许作为进口代理商。我记得,包括“广汇丰”在内,马来西亚一直以来都有七八家进口代理商,最多的时候有十多家,“广汇丰”是其中规模最大的那一家。20世纪80年代,我们每年从梧州进口的六堡茶有六七十吨。
到了1986年前后,中国内地出口的六堡茶少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中茶公司的严格筛选下,马来西亚只剩下5家进口代理商,相当于“头盘商”,“广汇丰”是其中一家。当时,整个马来西亚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六堡茶几乎掌握在这五家代理商手中。不过,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内地对茶叶出口不再限制,这时任何一家茶企都能去中国内地进口六堡茶,我们也没有了“指定进口代理商”的优势。不过,因为我们是老字号,很多人买茶都认准“广汇丰”,所以之后我们的六堡茶销量一直没有减少,且逐年慢慢上升。近年来,我们每年从梧州中茶公司(即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进口的六堡茶超过120吨。
十几年前,我的儿子刘振翔进入“广汇丰”帮忙,他先到茶叶厂学习管理,我们“广汇丰”有很大的仓库和厂房,专门用来储存和包装茶叶。现在,他在总店负责管理工作。最近,我们投资了750万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在吉隆坡买地建起一个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里面有茶叶包装厂、仓库、办公室,这个新厂准备投入使用,到时候我们的总部也要搬进去。
“陈年六堡茶越来越受欢迎”
讲述人:刘振翔(40岁,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董事,现居吉隆坡)
我是家中的长子,我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我大学所学专业是广告设计,毕业后从事网络广告设计工作。2002年,我阿妈对我说,希望我回“广汇丰”茶行工作,接手父亲的业务。“广汇丰”是一家老字号,如果我们这些后辈不接班,它很可能慢慢就会失传,所以我回到了“广汇丰”工作。
虽说“广汇丰”是家族生意,但我入职后仍然从基层做起。我刚刚进入“广汇丰”的时候,不在总部工作,而是在茶叶工厂部负责管理。当时连我自己在内,整个工厂部只有5名员工。起初,我有点不习惯,但慢慢静下心后就适应了这份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们工厂的产品包装设计、推广、送货、销售等工作,我都参与其中,有时还要做推销员。因为我是广告设计专业出身,所以“广汇丰”很多茶叶产品的外包装都由我负责设计,这也为公司省下了一笔设计费。不过,因为我们从梧州中茶公司进口的六堡茶很多都有包装,再加上当时“广汇丰”工厂部主要加工包装红碎茶,所以我接触的茶叶更多的是红茶。
这样一直稳打稳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到2005年,我调到总部门店参与运营,当时总部门店有10名员工,那里销售的六堡茶很多。2005年的时候,我们将很多六堡茶批发给“二盘商”销售,这些“二盘商”大多是福建茶商,因为在吉隆坡做茶叶生意的大部分是福建人。不过,六堡茶最终的消费者多数还是广东籍华人,而且马来西亚的六堡茶消费者一般年龄都比较大,起码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近年来,六堡茶渐渐有了名气,“广汇丰”的六堡茶销量一直走高,开始有一些年轻的藏家向我们打听和购买陈年六堡茶。
近年来,我每年也去参加广交会,主要是选购茶具和其他一些茶叶。如今,我们不用在广交会上谈六堡茶生意了,因为我们早已和梧州中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几十年合作下来,他们很了解我们的销售方向和主营品种,会定期发货给我们。我之所以去广交会选购茶具,是因为比较注重茶叶产品的外包装设计,所以想看看能否购进好的茶具作为产品的配套包装。
结合我这十几年在“广汇丰”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六堡茶最大的市场变化是陈年六堡茶越来越受欢迎。另外,现在的消费者已经非常注重六堡茶的外包装,六堡茶外包装的更新也越来越频繁,既有竹箩、纸包等传统包装,又有铁罐、陶瓷器皿等现代包装。
(采写:本报记者 苏爱清 杨麦龙天传)
新闻推荐
电动车无法上牌 商家承诺忽悠人? 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谨慎对待“买电动车包上牌承诺”
本报讯(记者黄颖盈通讯员李晚昌韦雨利)不少市民在选购电动车时,往往会碰到商家打出“买电动车,包上牌”的名目。而市民梁先生日前就因为新购入的电动车后不能上牌,与商家产生消费纠纷,陷入难退款、难换...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