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饭碗”端牢还要端好 ——秋收时节龙圩区富硒水稻种植基地走访记

梧州日报 2017-11-24 09:34 大字

本报记者 梁燕如通讯员朱慧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发展富硒水稻种植,就是响应中央号召,把饭碗端牢、端好。”11月13日,龙圩区大坡镇夜村村委会主任李国标接受采访时说。

深秋时节,夜村的大部分晚稻已收割,村子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万桂森站在村委会门前,指着不远处的一块金黄色的稻田说,把这一块富硒水稻收割后,他家的秋收就完成了。万桂森种水稻,施肥用料尽挑大品牌,种出来的稻谷颗粒饱满结实,他心里盘着一本明白账:质量好,价格就高。

现在,夜村的村民种田有了品质意识,不仅要种得多,还得要种得好。去年下半年,在龙圩区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村民试种400亩富硒水稻,没想到一造晚稻收了约26万公斤,总产值83万元,与种植普通品种相比每亩可增收约400元。就是靠种富硒水稻,村里大部分贫困户摘了“穷帽”。村民这才明白到:生活富裕了,大伙过日子追求绿色健康,富硒米正迎合需求。看准行情,村民也开了窍,今年全村种下富硒水稻1200亩。

水稻增产又增收,但夜村村党总支书记黎冠辉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收效。今年5月,他带着村里出产的富硒大米到南宁展销,每公斤卖到32元,这让他感到惊讶,又萌生了新的念头:要让村民在富硒稻种植经营中获得更高效益。现在,他打算整合村里富硒水稻合作社的资源建立大米加工厂,同时规划在富硒稻田里养田螺,发展立体种养。“十九大报告说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也得有新想法、新作为。”黎冠辉说。

黎冠辉的打算,和龙圩区精准脱贫摘帽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谢石良不谋而合。“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一步。”谢石良说。今年,龙圩区利用辖区土壤天然富硒的优势,种植富硒水稻31294.3亩,预计总产量达15000多吨,总产值达4500万元以上,成为了城区的特色支柱产业。下一步,该区计划为富硒水稻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发展富硒水稻深加工,推动富硒水稻种植与乡村旅游对接,让三次产业有机结合,使乡村产业业态更丰富,村民更有奔头。

新闻推荐

“茶叶经销曾经‘卖花货\’”

讲述人:黄建国(68岁,香港利安茶庄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居香港)“利安”是我岳父在1964年创建的。1985年,我进入“利安”,接手岳父的管理工作。以前,香港的物资都要靠内地供给,茶叶也由内地运来。由于缺少与内...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