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井底村人才辈出

梧州日报 2017-11-13 09:04 大字

白鹤山坐落于梧州莲花山井底村桂江边,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是古氏共有的精神家园。

新中国成立以来,位于梧州莲花山的井底村人才辈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以古鸿年、古林炎、古建梧、古维新等为代表的历届生产队长扎根农村,带领广大社员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村初级合作社和农村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组建工作,贡献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为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向农村招工政策,一大批井底村青年有机会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实现当城市人的梦想。其中兄弟俩当厂长的励志故事依然传诵,大哥古志光当上梧州市西华毛巾厂厂长,小弟古振光当上梧州市起重机械厂厂长。古耀坤被保送去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成为井底村那个时代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当上起重机械厂重要技术骨干。

在报效祖国、参军光荣的号召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井底村一个个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实现了绿色军营的梦想。古赞新、古石德是井底村古氏第一批参军入伍的青年,对井底村青年影响深远。古志方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战功,曾担任过塔山英雄团副团长、梧州蝶山区武装部部长;古树权、古秀容等人也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为保家卫国立下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以来,井底村古氏青年走出去施展才华,追寻人生梦想。古嘉宁不仅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井底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井底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女医生;古永忠多年被评为梧州市优秀教师,父女俩同为中学教师在当地传为佳话;古林坤父子从事医疗工作,双手同时为两个病人把脉号诊,堪称一绝。

井底村大部分青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离土不离乡,勤劳创业,古氏锅炉公司、汉强机械制造公司以制造、安装锅炉为特色的产业风生水起,实现了勤劳致富的梦想。

不足千人的井底村古氏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近半数人通过努力,走出了井底村,走向外面的世界。

新闻推荐

河西老码头夜间噪音 严重扰民

梧州零距离网友提问:本人居住在蓝天港湾,河西老码头附近的餐厅每天晚上都会播放音乐,夜晚12点以后音乐声尤其大声,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网络发言人答复:我局经市城市管理执法支...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