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著名的粤剧文武生黎骏声经历了粤剧兴衰浮沉的各个阶段,仍不愿离开粤剧舞台,他认为—— 粤剧需在坚守中寻求突破

西江都市报 2017-11-07 15:58 大字

11月5日,黎骏声在粤剧节开幕式上表演折子戏《三气周瑜》选段。 本报记者 杨扬 摄

11月6日上午,在骑楼城小舞台,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骏声细致地点评一名梧州的粤曲爱好者,为了讲解得更透彻,他边演绎边诠释。与11月5日晚在粤剧节开幕式表演舞台上星光熠熠的他有所不同,此刻的黎骏声散发的是一种亲和力,身上充满着一名粤剧表演者对传承和弘扬粤剧文化的激情。

作为著名的粤剧文武生,黎骏声扮相儒雅、戏路宽广,善于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和声腔塑造不同的人物。而卸下浓妆,换上便服走进社区,他就只诠释“黎骏声”这一角色,微笑回应“粉丝”要求,不厌其烦地与他们合照;对用心求教的演员,他会特地走到人少的角落,再对其给予细心指导。

与不少出身粤剧世家的演员一样,黎骏声的入行也是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他在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粤剧,由此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随后师从红线女,艺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与红线女对粤剧革新的勇敢探索一样,黎骏声在演艺道路上也勇于尝试。黎骏声的“摘梅”代表作《花月影》就大胆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在音乐方面运用交响乐与粤剧配乐相结合。在黎骏声看来,粤剧改革,可以是视觉、听觉上的提升,包括对戏曲的内容思想上做一些符合时代进步和审美要求的改变,还可以利用声、光、电,以及布景服装等表现手段,让舞台呈现的方式更加美轮美奂。

黎骏声认为,由于现代社会不断进步,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粤剧需要走改革之路。但“万变不离其宗”,传统的戏曲基础是必须坚守的,戏曲完整的表现形式必须保留。黎骏声说:“这好比我们有时会在表演中穿插一些流行歌曲,但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仅作为点缀,主体舞台所呈现的表演方式始终是以粤剧为主。”

由于种种原因,粤剧经历了兴旺、低迷和再次回温三个阶段,但黎骏声一直坚守在粤剧舞台,坚守着传统戏曲文化,并在坚守中努力寻求突破与创新。对此,黎骏声说:“身边很多同行选择转行,自己为何坚持了下来?对这个问题,当时自己可能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如今回过头思考,我觉得,是因为戏曲文化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心中,是民族文化的自信驱使着我不断前进。”

本报记者 李玉莹

新闻推荐

粤韵萦绕校园社区名家戏迷同台同乐 ——粤剧名家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李欣鞠杨苑君“粤剧有希望了!”11月6日,2017年第三届广西(梧州)粤剧节粤剧名家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分别在梧州市第十一中学、万秀区南中社区举行,六名获得梅花奖的两广粤剧界演员与师生、群众...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