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公园的翻新改造,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也见证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城市公园“变形记”

西江都市报 2019-08-06 09:00 大字

本报记者 吴艳虹实习生 孙思源通讯员 廖庆云

迎着朝阳,登顶白云山、中山公园;茶余饭后,在西堤公园、玫瑰湖公园赏日落……这些都是梧州人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梧州城市公园的发展轨迹,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白云山景区建成于1981年,由于其风景资源优势突出,在设计初时就被定位为森林观光性公园。站在海拔368米高处的云峰亭,空气特别清新,深呼吸一口,人们会觉得心旷神怡。眺望远处,莲花山、桂江、浔江,甚至广东封开县,皆尽收眼底。1994年起,白云山景区进行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工程,将原来以马尾松为主的植物造景改为乔灌木和观赏植物混交组成的丰富多彩南亚热带雨林,让景区呈现出春繁、夏丽、秋红、冬青的自然景观。

1990年后,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陆续建立,公园设计、建设也逐渐趋向于综合性发展。

罗鹏原是梧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处的高级工程师,也是白云山景区和云龙公园从设计到建设,再到投用的见证者之一。罗鹏原说,云龙公园是白云山景区的一部分,是景区在动物、植物观赏性方面的补充。1991年,一批黑叶猴从中山公园调入,并增加小型的观赏动物。1992年,云龙公园建成,园中建立了我国唯一的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基地,并定名为中国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此后,梧州许多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去云龙公园观赏黑叶猴,普及科普知识。”罗鹏原说,云龙公园的投用,为梧州市建立了一个生动的科普教育课堂。

21世纪起,梧州市区发展重心西移,拓展红岭新区。2000年后建立的西堤公园、玫瑰湖公园则推动了河西片区、红岭片区向宜居城区发展。

在西堤路沿江地带建立的西堤公园,始建于2004年,全长4.39公里,定位为带状公园,主要以梧州市花——宝巾花为展示“卖点”。回忆起当年的西堤公园,据“60后”市民覃先生讲述,早些年的西堤公园时花、绿植很少,景色单一,也没有雕塑和健身器材,那时他偶尔会在早上到西堤公园的竹园打太极。后来,西堤公园不断增绿添彩,增加了竹园、紫荆园等。如今,他每回打完太极,都会打开收音机,坐在公园长椅上眺望江水,“环境好了,总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儿”。

作为红岭新区城市公园的补充,玫瑰湖公园建成于2013年,园内景观富有田园情调特点和自然情趣,是一座集文化、娱乐、休闲、观景、游览、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当年5月,展示各县市区及工业园区特色文化的园艺园建成。如今,玫瑰湖公园拥有环湖绿道、交通步道、湖边栈道、休闲空间、公园广场等,并正在努力创建4A级旅游景区。

公园是城市的“魅力担当”,一座座公园的翻新改造,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也见证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梧州市区公园已“遍地开花”,从收费到免费,从功能单一到项目设施丰富,这些都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背景资料

梧州市城市公园有24个,其中市本级12个,岑溪市2个,藤县3个,蒙山县7个,其中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有3个。按公园类型区分,西堤公园为游园,白云山景区、龙母文化公园为风景名胜公园,云龙公园为专类公园;岑溪市滨江健身公园,蒙山县梁羽生公园、政府广场公园、古榕公园、东炮台公园等为社区公园;蒙山县太平天国文化公园为遗址公园,其余大部分为综合公园。

(本报综合整理)

新闻推荐

蒙山县过山瑶阿婆的一个笼箱,给文艺创作者谢韦仁瑾带来创作的灵感 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讲述

一幅八角花、一缕的帽穗、一个笼箱……在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舞蹈专场,充满民族风情和故事性的舞蹈节目——《阿婆...

蒙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