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拳师韦竹平的故居位于蒙山县文圩镇道义村,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建筑,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探访拳师韦竹平故居

梧州日报 2018-12-17 09:07 大字

↑泥塑造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拳师韦竹平故居分前后两座,整体结构严谨。

从蒙山县城往文圩镇道义村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即可抵达韦竹平民居。建筑前座门上悬挂着一块写有“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居”的牌匾,后座民居大门两旁贴有“剑不锋利何御敌,人物风骨怎立身”的对联,横批是“以武振魂”,每一个元素都在展现习武之人的铮铮铁骨。

据介绍,清代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宅是目前蒙山县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民宅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拳师韦竹平卖掉部分自家的田地,加上多年的积蓄,动工兴建了这座当时堪称豪华精美的民宅。该宅居坐西向东,整体结构严谨,分前后两座,每座为一厅两房,前后两座之间有左右横廊相连,形成了两进三开间四合院式砖木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屋高7米,深8.6米,宽13.5米。青砖砌墙,瓦木盖顶,极为牢固,虽历经百年风雨,但损坏无多。

前厅檐下,有木雕花鸟5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泥塑动物图案7幅,塑马、狮、鹿、犀牛等动物20多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厅堂还有书法和山水画,画面大气高雅。天井廊檐下手工制作的穿花门、精心雕刻的菊花连体门以及厢房精美的木格窗户和镂空门饰,展现了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使这座清代民居极富建筑艺术和观赏价值。

屋檐下的木制饰件构图十分复杂,仰头看半天,还数不清上面有多少种动植物。更令人惊叹的是,一花一草,甚至连花瓣里细如发丝的花蕊,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正在春风里颤动飘香,依稀能感受到这幢宅子的主人韦竹平昔日极高的身份和威望。

据介绍,拳师韦竹平原名叫韦振安,自小酷爱武术,16岁开始拜各地名师习武。韦竹平跟平南县“十八公”习武长达4年,学就一身好武艺。1917年,平乐中学的督学经人推荐,聘韦竹平为国技教员。韦竹平初授课时,给学生做示范动作。督学看他做完示范后对他说:“你眼灵手快,力大声洪,可惜马步不稳。”言下有小觑之意。韦听后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叫人拿来两根新绳索,分别绑住自己的两条脚,然后把40个学生分成左右两组,每组用力往外拉绳索,学生们累得气喘吁吁,而韦竹平的马步四平八稳,丝毫不动。督学大吃一惊赶忙说:“武艺超群,鄙人有眼不识泰山,言有冒犯,请谅!请谅!”从此,督学对韦竹平不敢再轻慢。

新闻推荐

蒙山县老干部吴力华退休后积极服务社会,在丰富老年人生活、关爱留守儿童和回乡青年方面尽心尽力 组织文体活动 帮扶青年创业

原是蒙山县政协主席的吴力华,在2013年退休后担任蒙山县老体协主席。她不畏辛苦,带领老体协班子成员在无任何报酬条件下,凭着...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