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户施策 “造血”扶贫 两年前,广西团校中文讲师、校学报编辑部责任编辑的王胤丹来到蒙山县黄村镇百合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因户施策找准脱贫路子,扶贫同时扶志扶智,从根
关新 文/摄
2015年10月, 作为广西团校中文讲师、校学报编辑部责任编辑的王胤丹赴蒙山县黄村镇,到百合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城市到乡村,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她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努力克服与群众交流语言不通等问题,掌握了村情民意,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并理清思路、制订规划,因户施策找准脱贫路子。
摸清村情,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王胤丹清醒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工作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她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抓党建、强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组织优势真正转化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
针对贫困户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王胤丹了解到,百合村原党总支书记黄培德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结合百合村山多草多的特点,进行原生态的放养,独创原生态深山养牛模式,这种模式正好利用村的自然条件。针对这一情况,王胤丹积极鼓励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利用国家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政策和4500元产业扶持资金,购买黄牛发展原生态养殖。全村共有41户贫困户通过此方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
王胤丹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贫困户依托先进党员、经济能人和合作社,引导村民进入种砂糖橘、养猪、养蜂等产业发展的路上。百合村原村委主任黎文明近年来一直在村里发展砂糖橘种植。他的砂糖橘果地请了不少工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他们主要负责剪枝、除草、打药、喷虫等护理工作,每天可拿到80元左右工钱。在黎文明等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种植砂糖橘群众逐渐多了起来。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针对不愿干、不想干的贫困户,为了激发他们脱贫的愿望和激情,王胤丹与驻村干部、村干部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积极用身边的典型人物鼓励、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扶贫先扶志。贫困户吴海宗,因孩子患病,2015年底回乡创业,短短一年时间,在王胤丹等人的带动下,他便利用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了现在的蓝孔雀、山乌鸡养殖场。如今,他正筹划着扩建养殖基地。
扶贫必扶智。贫困户何世斌和妻子都身有残疾,但两人并没有气馁,丈夫种砂糖橘、妻子割松脂、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全家齐心协力,力争今年脱贫。何世斌说,建档立卡时,他的小儿子正上高三,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利用危房改造政策建起了新房,小儿子完成了高中教育,通过小额扶贫信用贷款和产业扶持政策种植了5亩砂糖橘,“感谢王书记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大的帮扶。”何世斌由衷说道。
新闻推荐
三月,蒙山县新圩镇古定村驿路梨园,观景步道蜿蜒在梨树间,梨花在枝头绽放,如云似雾,花香缭绕。园内游人如织。小小梨园投影着蒙山县景区景点特色:小巧精致,自然天成。得益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和历史人文的...
蒙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