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线上线下结合求突破 无网购不生活 网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梧州日报 2018-01-31 11:12 大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生活在这张庞大而无形的网中,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购物、交际、学习、工作,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快捷、便利、实惠和服务。以前是遥不可及,现在是触手可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消费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罗丽思/文麦朝枢/摄

A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如今,每天上网打开各类购物网站和APP浏览一番,已然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不少人有着如逛街一般的心态,即使不买也要上网刷刷屏。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小到食品、洗发水、衣服,大到家具、家电,近至外卖、农产品,远至跨境产品等一系列商品。追溯到本世纪初,网上购物还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今,网购已渗透了人们的生活。全国数亿网购用户通过各种购物网站购物,在网购大潮的裹挟之中,在电商企业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刺激之下,网购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大幅度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

“要是隔几天没有收到包裹,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在事业单位就职的胡丹英可谓一名“网购达人”,打开她的手机,整齐排列了淘宝、天猫、京东、折800等多个购物APP,这是她每天网购的“主阵地”。每天早上,在启动电脑的同时,她都会打开手机淘宝看看聚划算、天天特价都有哪些新货。一旦发现有降价商品、限时购的商品,就立马下手。抢到便宜货之后,她还会及时把团购链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上,让好友也可以购买。有时候为了不错过秒杀,她还会提前设置多个手机闹钟,以提醒自己参加准点秒杀。不仅如此,她还加入了好几个发放各种优惠券的群组,微博也关注了不少购物博主,可谓对网购实行全方位的关注。

胡丹英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自己对网购已成瘾,每当秒杀到超低价的超值产品,便能获得相当的充实与满足感,而这种网购生活,也是她以前所没有料到。“约在6年前,我还是一个喜欢逛街的人,而近这几年,我更喜欢网购。”她说,网购带给她的最大好处是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以前没有成家时,我还会逛逛街。现在,孩子需要我花费大量时间去照顾陪伴,而网购则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记者发现,在她的的支付宝账单上,5万多的数额中,27%花费在了服装上,46%花在了母婴用品,其他购物则占了27%。孩子还没有出生前,她就在网上把孩子可能用到的东西备齐了。现在,她通过淘宝从国外直邮奶粉。“通过搜索、筛选、看买家评价,我确定了一位信誉较好的代购卖家。约半个月后,孩子就可以喝到从澳大利亚直邮过来的奶粉了。”

过去,“网购”一词还是少数站在潮流前沿的年轻人口中的“神话”,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各大购物网站上,家具厨具、洗护产品、家用电器、服饰鞋帽、母婴用品、食品饮料等商品一应俱全,消费者不再为去哪里购物或者对比哪里的东西更便宜而发愁,购物过程变得简单又便捷。在一众网购“剁手族”看来,购物网站提供的商品种类更为齐全,“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记者观察发现,随着网络与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兴起,人们的购物、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可谓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下,后续保障逐步完善,这也让不少市民网购时不再仅仅是图便宜,而是能买到生活中需要的大件商品。“现在哪有不网购的人?我的同学、朋友、家人都网购。”田宇超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他喜欢在网上采购各种生活用品。最初,他常网购衣服、饰品、鞋子等,然后逐渐发展到网购家电、家具等大物件,后来发展到买稀奇,买本地实体商家没有的商品。“我家的沙发就是网上买的。在网上看中款式后,在卖家的指导下测量我家摆放沙发地方的尺寸,卖家再根据需要发来合适型号的沙发。”他告诉记者,在装修房子期间,不仅一些门把手、龙头等小组件网购,床垫、桌子、灯具等大物件也通过网购,得到了不少实惠,同时还通过搜索,找到不少在杂志或是网上看到的特别家居装饰,而这在本地市场是买不到的。

在随网购热潮应运而生的“双十一”购物节中,田宇超就一口气网购了电视机、冰箱和空调等家电,他直言,即使加上运费等购物成本,实际到手价格也较实体店要低了不少,知名的购物网站售后与品质也有保障:“现在网上购买,可以在本地或就近的实体店、仓库发货,货到了就联络商家定点的本地师傅上门安装,如果出现问题,也有售后服务或退货换货处理,所以网购大件物品一样靠谱。”

同时,随着接触网购的深入,许多人也养成了购物前看评价、看卖家综合评分等消费习惯。近年淘宝等一些网站开通了“问大家”版块,消费者可向已买过的人进行提问,进一步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刷好评”的评价误导。

然而,最显著的购物、生活习惯改变是,人们的购物选择从线下逐渐转向了网上。“如今买什么东西都想着先到网上看一看,即使逛街看中了,也会拍照到网上按图寻找,多数都能找到更便宜的。”90后吴惠宁道出了不少年轻人的网购习惯,她笑称:“以前在网上买衣服还只是淘便宜货,现在我和朋友都成了‘抄号族\’,在实体店里试穿后再到网上查,总会找到性价比最好的,经常能省一半钱。”

与不少市民一样,热衷网购的吴惠宁要到超市购物并不难,她的家门口就有便利店,10多分钟的车程就能到达超市,可是,她还是喜欢网购。“动动手过几天就有快递员送货上门,而且现在网上商城的商品越来越丰富,柴米油盐等应有尽有。在我的影响下,妈妈也学会了在网上买东西,经常看到她坐在电脑前浏览各种商品,家里的日常用品基本靠网购。”她说,以前每周都要陪家人去一次超市集中采购,现在一两个月都不用去一次。

B

网络销售扩大了销售的渠道,并且采用各种低成本的营销,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创新。而就在网购大幅度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实体店日渐萧条的明显变化。

时近春节又逢寒假,本应是电子产品销售旺季的梧州市广慧电脑城却未能如愿迎来销售热潮。尽管多家商铺打出“大放价”的广告,但卖场内的顾客寥寥无几,有的也只是咨询价格或试机,购买意愿并不强烈。作为梧州市电子产品相对集中的卖场,电脑城的经营状况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梧州市电子产品乃至整个销售市场,在网购快速崛起与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相互影响下的现状,日益庞大的网购消费冲击商场、超市及个体商户,服装、日用化妆品、电子产品、食品等领域的零售额被电商残酷分流。

如今,迈进往日人头涌涌的中山路、新兴一路等路段的各商场或街道,便会对这一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商场撤柜和沿街转租的商铺多了,在一些相对不算繁华的地段空出了多间商铺待租,不少经营了多年的老店也不堪冲击,无奈贴出了转让和出租的告示。商场里的客流量也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和周末,商场里少有人潮涌动的繁华景象,“店员比顾客还多”成为不少人调侃实体店日渐式微最常说的一句话。

面对电商日益覆盖的冲击,针对现时的消费格局,不少实体店在打“价格战”的同时,纷纷“触电”救市:开设微信平台、开通电子销售平台、与各大电商网站合作……上至各大品牌店或连锁店,下至个体经营户,都在线下转线上的变迁中为自己的生意寻求生路。

彭萍是一名个体经营户,旧时在原广厦商场开店已逾10年,种类繁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加之善于经营,彭萍拥有相对固定的一批顾客。随着广厦商场的变更,她将商店搬到了恒业国泰广场,铺面升级了,客源却没有跟上来。本以为只是因一时间老顾客没能找到新店面的原因,于是她卖力宣传,却发现作用不大,“归根到底,是人们越来越喜欢网购了,网上品种多,经营成本相较实体店更低,价格也就更优惠。”看着经营每况愈下,彭萍便学着别人在微信上卖商品:“多年经营下来,不少顾客都加了我作微信好友,于是我试着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将二维码贴在店面,并群发给顾客们。坚持每天更新产品,新货到了或是搞特价都在公众号或朋友圈推送,渐渐地有了一些回头客,有的客人在微信上看中了产品会直接咨询价格,或叫我留货,生意总算又有了起色。”

记者走访发现,微信、网络营销正成为不少实体商家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对于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大润发、苏宁等连锁企业、实体店家来说,均把微信公众号、专属网站或APP作为一个专属自家的手机端网上商城,以此稳固、开拓消费群体。消费者只要下载相关APP,即可在实体商家处享受到手机支付、寻找店铺、连接WIFI、在线下单、物流跟踪等多种功能,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购物,也能使实体商家以低成本获得较大价值。

近日,一位顾客在朗斯卫浴天猫旗舰店下单了一套淋浴房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接到了梧州本地专卖店的来电,预约送货上门的时间,让其颇为感叹速度之快。“我们总公司去年在天猫开设网络交易平台,从购买到售后全面升级顾客的消费体验,企业也特别开设了电商部,有专人负责天猫店的运转与客服咨询。”朗斯卫浴梧州专卖店的工作人员苏学文介绍,不仅是这一品牌,其公司所代理的多个品牌均在近年相继开通了网店,“如今网购是大趋势,有的顾客没时间到实体店看,我们就要在网购这一块抓住这部分顾客,同时也扩大自身的销售渠道。”采访中,多位实体店从业者均认为,电商和实体店两种经营模式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共存关系。要想改变实体经营的困境,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应该打破传统的坐店经营方式,改变经营观念,主动“触电”,提高服务和竞争力,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方便和优质的购物体验。

正是看到购物在电子商务方面强劲的发展势头,梧州市一些传统企业也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快向电子商务运营蜕变。其中,人工宝石、六堡茶、龟苓膏、纸包鸡等梧州特色产品,如今都已先后在天猫、淘宝、京东、一号店和微信等各类平台上开设了网店、微店,全网、全渠道地拓展线上销售。

梧州本地的土特产同样不甘示弱,百香果、土鸡蛋、红薯干、粉葛……过去这些农民认为最平常的东西,如今在电商平台相当畅销。“现在喜欢土特产的人不少,我们店搞活动时,一天能接500到600张订单,从早忙到晚。”创立于2013年的蒙山县祥日果品有限公司,主要对当地盛产的柿子、红薯等进行初加工后,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公司负责人曾祥日告诉记者,经过摸索与发展,如今公司已成为部分淘宝卖家以及微商的供货商,并在广州番禺区的淘宝村有自己的仓库,3年多时间公司营业额累计已近600万元。

据市商务局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0.3亿元,同比增长61%,占总额的20.9%;新增四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187个;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第三方平台新开办网上店铺(网站、平台),全市网上店铺数量超过4560个。

团购渗透市民生活

C

9.9元一张电影票,20元一次的剪发套餐,55元一份的火锅套餐……现如今,市民不仅通过互联网、手机端可以买鞋、衣服、家电,连餐饮、娱乐设施及线下体验服务同样可以通过轻点屏幕获取。在电商的日益渗透之下,各种注重体验的餐饮、服务行业同样跟上脚步,各类消费、服务类APP也应运而生,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支付,线下享受服务或者商品消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了“团购党”,消费前先上网团购成为不少人的消费习惯。同时,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已经逐渐取代PC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的工具,出行、点餐、美容、旅游、社交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机。

“我抢到了特价电影票,周末看完后还可以去试试一家餐厅新推出的团购套餐。”今年读大三的刘若依几乎每天都会关注手机APP上的各类特价信息,最近放假回梧的她更是“勤”刷手机,每每抢到特价就会约上好友出去一聚。“一般都是买吃的或者是电影票之类,旅游时还可以通过APP提前订票,价格往往比在景点直接买便宜。即使不用团购,也会在团购软件上挑选口碑好的商家再去消费。”在她看来,各类的团购不仅能省钱,更能为自己挑选更优质的商家消费。

过去,人们去哪儿吃大多都是听朋友介绍,地段俨然是餐饮店所仰仗的优势。而如今,情况已经发生改变,随着团购网站的崛起,不少人会选择先去团购网站团购,低价、线上流量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先团购后进店或进店后先看是否有团购,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场景。打开手机应用下载中心,可以发现与餐饮美食相关的APP层出不穷,此类应用的下载量始终居高不下,如“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等。记者点开美团软件,选择梧州市本地生活团购页面便可看到,正在接受团购的商品或服务多达几千种,涵盖吃、喝、住、用、行的方方面面,价格优惠程度颇为诱人。不少受访者表示,每到就餐时间,都习惯从手机上的团购软件选择地点,其中关注最多的就是价钱高低和评价好坏。在他们看来,团购让生活更加实惠简单,只需点点鼠标或手机屏幕,就可获得所需信息,安排下一步的活动,而且花的钱也更少。

另一方面,餐饮类APP也成为餐饮业业务渠道的延伸,餐厅食肆可以通过它展示菜品,推送优惠促销信息。如今,大到全国连锁的西餐店,小到街边一家普通的粉店,都乐于在团购软件上挂出自家的商品团购信息,而那些新开业的商家更是看准了团购软件的宣传作用,纷纷提供更多样的团购套餐种类,以达到促销与宣传的双重效果。

在位于金湖路的一家小吃饮料店内,经营者张裕军告诉记者,“开业酬宾”、“买一送一”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顾客要的是看得见的实惠价格。他坦言:“我们这个店的地址比较偏,消费者找不到实体店面,东西做得再好吃,优惠再多,找不到也是白忙,刚开业那段时间一直没什么生意。后来我们只能通过团购推出一些套餐和代金券,让消费者通过团购找到店面消费,也相当于广告的作用,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团购的顾客到店就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随着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平台的日益兴盛,餐饮类APP中,外卖行业近年发展迅速,外卖、配送、上门服务、帮人跑腿等“懒人经济”发展迅速,外卖更以简便快捷的优点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圈,吃货们可以不用再费时、费力地四处寻觅一顿餐食,过上“懒人生活”。

天一冷,不管是出门购物还是聚餐吃饭,都让人有点懒得动弹,宅男宅女又有了更多“宅”的理由。家住龙骨冲的王奎英的冰箱门上,曾经被周边餐馆的外卖菜单占据,如今这些菜单已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他的手机里,被命名为“吃饭”的应用群组——里面是各种餐饮外卖软件。最近一个月,王奎英用这些软件叫的外卖超过70次。他边滑动手机,边介绍道:几个外卖软件加起来,送餐时间在一小时内的餐厅有20多家,从砂锅粥到麻辣烫,从甜品饮料到烤翅烤串,应有尽有,日益完善的配送服务也能保证外卖的质量。丰富的点餐范围和新的订餐方式逐渐改变了王奎英的生活习惯:“以前总是肚子饿了才拿起商家的外卖单打电话点菜。现在我发现不少外卖的店铺早上10点半开始接单,所以有时候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筹划午饭,做好送来正好就到中午饭点了,晚上加班饿了也会叫宵夜,而且食物送到时常常还是热的。”

走访中,与王奎英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的人不在少数,周末、高温天气、下雨天,均成为“懒人们”叫外卖的最好理由。目前,外卖平台呈现出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的局面。除各种餐饮店外,商场超市产品、水果生鲜、下午茶、夜宵、鲜花蛋糕……也已先后搭上外卖平台的快车,市民外卖的选择进一步得到拓宽。

近日中午,记者在旺城广场附近的几家餐饮店内看到,多家店内收银台旁的电脑不停响起电子提示声:“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一家港式快餐店的收银员忙着点击确认订单,打印出小票给厨房配餐,3名服务员麻利地将外卖一份份打好包,店外还特意摆放了多张凳子,给前来取餐的外卖员等候时休息。不同于网上的热闹,店里却只有几名顾客在就餐,略显冷清。店主告诉记者,和美团外卖合作的订单一天将近有100单,月营业额比没跟美团外卖合作时增长了1倍。

新闻推荐

医院要求病人采购 指定医药公司药物?

梧州零距离网友提问:蒙山人民医院重症科住院病人家属多次被要求到某医药公司采购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且费用不能报销。请问医院与该医药公司是否有利益关系?卫生计生委网络发言人答复:我委高度重视,根据...

蒙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