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汇聚智慧,打造最大“民生工程”

梧州日报 2018-01-24 09:33 大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是政法部门的事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全县各部门的共同责任,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县委书记冼秋莲在去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县提升群众安全感推进会议上掷地有声,她语重心长地对全县领导干部说:提升群众安全感关系全县大局,关系百姓福祉,关系蒙山形象,是党和政府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实质,就是如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县长李广勇在会上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工作水平,强化工作保障,变压力为动力,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气势,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坚决打好打胜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这场攻坚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平安建设中,该县还依靠和发动全体市民特别是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我们每天固定巡逻,平时做农活、送孙子上学的路上,遇到事情,也是要管一管闲事的。”永安社区的平安红袖章老黄如是说道。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40多人,他们活跃在村里的夜晚,出没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年近花甲的他们爱管大大小小的“闲事”。

“社会治安环境的安定,是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基石。”平安连着民生、连着民心,群众安全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的“牛鼻子”。去年以来,蒙山县推陈出新,精心构建“群众身边的平安工程”,开展平安社区、平安边界、平安市场、平安家庭等一系列平安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

永安社区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把后入住或在外地的居民都发动起来,大家一起参与到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成为社区引导、网络支撑、居民自治新型治理模式的典范。目前,永安社区在社区管理中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微信、电子邮箱、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社区动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居民就环境整治、公共秩序、就医入学等各类民生问题发表意见,为社区事务出谋划策。

该县扎实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网格化管理,助推技防建设。2017年投资450多万元试点建设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县城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装270多个低位电子监控摄像头,9个乡镇将在镇区重要部位、重要路段、重要场所安装300个低位监控摄像头,确保全县各乡镇、各村实现“天网”覆盖。目前,该县公安天网探头建设了389个,社会面接入1500个。小天网组建了179个;微天网组建了646个,接入“车安网”的电动车269辆。

2017年,该县将综治信息处理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工作延伸到村一级,开通县综治办、县应急办等县直单位广西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电脑账号,开通全县9个乡镇综治办、84个村(社区)广西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电脑账号,和26个手机终端账号,把全县84个村(社区)划分为278个网格,有网格员288名,其中专职网格员5名,其余283名网格员为村社区干部兼任。实现县、乡镇、村(社区)综治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并将精神病人、吸毒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列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截止目前,全县上报网格事件达1354件,处理率97.9%。

新闻推荐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共收到议案8件

本报讯(记者杨苑君通讯员胡欣)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到大会规定的提出议案截止时间,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共8件,经大会主席团同意,...

蒙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