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起“脱贫桥” 畅通上学路 蒙山县今年已新建或改建桥梁29座

西江都市报 2017-09-02 16:1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钟献德)近日,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能友村有两座村桥从木桥升级为钢筋混凝土桥,村民们不用再担心汛期出行的问题,这将为村里的优势产业木材产业带来发展良机。

“这条‘脱贫桥\’建成后,村民们就可以用货车把木材运出去,运输成本降低了,收入自然就提高啦!”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能友村党支部书记莫庆国见证了竹冲口桥和公流桥这两座木桥变成钢筋混凝土桥的过程,心情十分激动。

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能友村是贫困村,全村有842人,其中约350人需要通过竹冲口桥出行。竹冲口桥原来为木桥的时候,河水一涨,桥体很容易被淹没,甚至被冲垮,影响了村民出行及村里的小学生上学,也制约着村里的木材产业发展。

能友村村民覃祚华家里种有杉木和松木30多亩,在新桥建成以前,他家的木材运输到村外,只能通过马匹托运过桥。每次运输木材,他都要从养马的农户那里租来八九匹马,一匹马一天的租金要200多元,运输成本较高。

“如今桥通了,村民的产业发展之路也更通畅了。”莫庆国说,今年5月,“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开展后,木制的竹冲口桥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长23米、宽5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现在村民们可以用货车直接将木材运过河,按照目前的货车运输费用计算,每立方米木材运输费比之前用马匹节省了约200元。

不仅如此,能友村两座新桥的建成,还大大方便了当地学生上学。“往年,到了汛期,村里总有小学生因为木桥被冲垮而无法正常上学。”莫庆国说,这部分孩子只能待在家中,等洪水退后才能重新回学校上课。因此,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和学校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今,两座新桥的建成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据悉,自“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实施以来,蒙山县通过保障交通项目建设、完善交通扶贫机制等措施,把“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建设当作脱贫攻坚、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致力于把“第一公里·桥”修建成为联系党群的“连心桥”。今年,蒙山县计划建设桥梁39座,总投资约951万元。截至7月底,该县已开工建设桥梁37座,占全年计划任务的95%;已完工桥梁29座,完成投资769.3万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3.79%;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新闻推荐

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在蒙山演出

8月30日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广西戏剧院联合创作的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在蒙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演出,该县800多名干部群众到场观看。据悉,该剧以自治区党委选派3000名优秀干部到3000...

蒙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