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的“蜕变” 本报记者 姚蓝婷 通讯员 黎海平

梧州日报 2021-05-24 06:49 大字

6年前,邓锦辉一家是万秀区夏郢镇里秀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年前,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脱贫;此后,他们通过大力发展种植砂糖橘和水稻、养鸡及务工等多种方式,每年有不错的收益,2020年家庭稳定纯收入近6万元。今年4月下旬,邓锦辉的小儿子邓培林正式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

曾经的贫困户是如何实现脱贫的转身?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呢?

近日,记者来到邓锦辉家中一探究竟。在里秀村的砂糖橘地里,邓锦辉的妻子李业连正在忙活着用锄头除草,邓锦辉则在外做着建筑泥水工,现在他们一家人居住在自建的三层房屋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今年55岁的邓锦辉和54岁的李业连早年在家务农发展种养,由于没有技术,收入微薄,加上小儿子正在上大学,学费加上生活费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不是笔小数目,因此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5年,邓锦辉家经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之而来的政策帮扶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帮扶人和村干部邀请专家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种养技术,我们养鸡、种砂糖橘和水稻,生活渐渐好起来。”李业连说,被列为贫困户的那天起,他们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那时,在砂糖橘果地、在鸡舍、在稻田地,一年四季总能看到邓锦辉夫妻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早上5时30分就已经起床,时常忙活到夜深了才回到家。正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干劲,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邓锦辉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接下来的几年,邓锦辉一家人在奔小康路上分工协作、共同努力。邓锦辉在外做建筑泥水工,李业连在家悉心管护农作物、做好养殖事业,邓锦辉的两个儿子在学校毕业后,工作有了收入,减轻了家里负担。

“2015年,我们家几乎是家徒四壁,由于缺技术,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四口人挤在一间瓦房里居住。如今我们有房住、有事干,儿子大学毕业后能为家里减轻负担,生活也有了盼头。”提起这6年来的变化,李业连脸上露出了笑容。

“做人要懂得感恩,我们也要去多帮助别人。”李业连说,作为昔日的贫困户,他们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与党的诸多帮扶政策密不可分,现在生活好了,他们也想能帮助到其他有需要的人。

2021年,邓锦辉的小儿子邓培林毫不犹豫地报名当驻村工作队队员,想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对此,夫妻俩很支持儿子。前不久,邓培林正式成为驻村工作队队员,被派驻到岑溪市糯垌镇古河村开展驻村工作。

新闻推荐

融合发展产业 带动群众就业 岑罗高速助力筋竹镇发展提速升级

本报讯(记者吴艳虹通讯员刘凯嘉)5月12日一早,一辆辆满载着农产品的货车从岑溪市筋竹镇出发,经广西岑溪市至广东罗定市的高速...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