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 梧州风物

梧州日报 2020-12-13 06:40 大字

梁先

也许是年岁渐长,这几年,开始频繁地回乡。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回乡的含义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回出生之地,一个是回出嫁之地。回出生之地,以追溯回忆为主;回出嫁之地,追溯回忆有之,当下有之。

深秋时节,和爱人一起,又回了一趟老家。

车行至一个长坡,但见路两旁绿树成荫,蜿蜒地延伸向前,形成一个狭长美妙的角度。我赞叹说,真美!央爱人停车:“给我拍一张徜徉乡间小路的照片吧。”爱人将车停于路边,笑着说:“你不记得啦,二十多年前的春节,我们开着借来的摩托车回家。就是在这个长坡,当时尽是泥泞,根本无法找到落脚的地方,你下车在前面走,鞋子、裤脚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我在后面推车前往,摩托车两个轮子黏满烂泥,几乎无法转动,多狼狈。那时,恐怕你恨死了这条路了吧?”

爱人的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二十多年前的回乡之路。

夫家在吉太,老辈人称之为“大山”。望名生义,是既“山”又闭塞落后的边远山区。记得刚刚结婚的头一年,第一次跟随爱人回老家。从工作所在的小镇回老家,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但那一年,我们走的是陆路。从水汶往石庙,是央朋友用摩托车送去的,从石庙往君垌,从君垌到家里,全是上山爬坡的山路,只能靠走了。路也不好走,我穿着布鞋,上岭爬坡,手脚并用,才走了半小时,就汗流浃背,双脚发抖。

好不容易走到一处,但见青山绿水环绕处,屋舍稠密,鸡鸣犬吠,以为到了。谁知爱人说,这才到君垌,离家还要走一个多小时呢。末了,还补充上一句:我们家,没有那么多人家啦,就我们两三户人家在半山腰上。

那一趟回家之路,我们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

千辛万苦到得家来,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爱人的出生之地。果然如他所说,房子就建在半山腰上,屋前屋后竹林环绕,门前几株老柿子树,五里之内,再无其他人家。公公时年已七十,他告诉我,孩子们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最近的铺子碾个米要走五里山路,赶个集起码得走两小时……

出生成长于乡村的我,虽然对夫家的“山”早有心理准备,眼前所见所闻仍是让我大吃一惊。摸摸脚底因走路而磨起的水泡,想想这条艰辛的回家之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又一年的春节,我们回老家过年,选择了另一条陆路:从水汶,经大隆、梨木,到岑溪后,又经南渡,往盘古再到家。这一条陆路,虽然均可行车,然而几乎全程泥水路,晴天灰尘扑扑,雨天泥泞打滑,且需换乘两趟班车,到了盘古,还得换乘“摩的”才到家。如此迂回曲折,并不比从石庙步行回家轻松。

为避免换乘车之麻烦,我们跟朋友借了一辆摩托车,决定“自驾”回家。虽然这相当于绕着县域的版图走了半圈,花的时间也不比步行少,但想着可免行路之苦,还可欣赏沿路风光,心里还是充满了期待的。前半段也还算一路顺风,车过盘古后,人烟渐少,道路转为村道,狭窄陡峭,更兼前两天刚下过雨,路面尽是泥泞,摩托车打滑,直接熄了火,寸步难行,反而成为负担。无奈,只好下车,爱人推着车艰难地上坡,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回家之路变得加倍的遥远。

那一次,我们从中午出发,天黑时,才到了家,总算赶上了年夜饭。吃完年夜饭,我们步出院子,但见四野一片沉寂,哪有半点春节的气氛?黑暗中传来哗啦啦的水声,爱人告诉我说:“这是对面山涧白霜涧传来的水声,动听吧?白天从我们家,能远远地看到它在绿荫掩映中奔泻灵动的身姿,它的后面,如剑样直指苍穹的山峰,就是梧州第一高峰土柱顶了,可美了。下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恰在这时,屋里传来王菲和那英联袂演唱的《相约一九九八》,歌声里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久久地在寂静的山野里回响。我也在心里暗暗祈祷:何时修好这山乡之路,让回家之路不再遥远,让白霜涧、土柱顶之约不再让人望“路”兴叹、望“路”生畏?

“往左边靠一靠,我要把路和树都拍出来。”爱人的呼唤,把我从回忆中又拉回现实之中。二十余年沧桑变幻,二十余载图谋发展,我的脚下,当年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已变成了踏踏实实的水泥路。至于我于二十多年前的除夕之夜暗暗许下的愿望,也在这些年一一地实现了:土柱顶更名为更气派更响亮的天龙顶,与白霜涧、石庙一起,先后开发成旅游风景区,通往景区的道路,也一一地修建完善。如今,从水汶,可往石庙、达天龙顶、至白霜涧;从岑溪,也可往白霜涧、达天龙顶、至石庙……我的回家之路,已不复当年的遥远艰难。

拍完照,我们继续前行。快到家时,一条新修的路吸引了我的目光。爱人告诉我说:“这条路是‘扶贫路’,专为我们这几户分散的住户修建的呢,它可以直通往村委,现在刚挖好路坯,年底前铺好水泥就可以通车了,到时我们回家就更方便了。我听说,村里现在户户都通水泥路了。哎,要是我小时候有这条路,我去上学就不用走那么远了。走,我们现在就去探探路。”

新路从半山腰开挖下去,沿途茂林修竹,一派山野风光。车至一个山坳,一棵树姿态磊落地横亘在路中央。停下车仔细看,原来是一棵老榄树,修路人为了留下它,小心翼翼地绕过它,把路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三分之一。这一小段山路,因为修路工的细心和友爱,变为宽阔的双车道。

绕过这个美丽的小转折,我们继续往前,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山脚下,对面就是村委了。爱人再次把车停下,引我至山路的里侧,一管山泉水正汩汩流下。爱人说:“这是挖路工人在修路时发现的山泉水,从石壁缝里流出,村里人用一小段水管把水接引出来,纯天然无污染,很多路过的人都来装水回去喝,甘甜着呢。来,你也过来喝一口。”

因这一眼山泉,因这路中央被体贴友善留下的榄树,因那沿路的绿树成荫,我有理由相信,我的回乡之路,会有更多不期而遇的美好,等待着我在往后的岁月一一捡拾,一一铭记。

新闻推荐

桥梁变迁带来城市巨变

2020年的南门桥。桥是岑溪的符号之一,它们的存在也侧面地向人们展示着岑溪的经济面貌,为岑溪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岑溪市...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