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一封电报
1985年4月13日,梁广锋从广东南海大沥拍发电报的电报费收据等票据。 颜桂海摄
颜桂海
电报在过去通信不发达的年代,是一种可靠的、即时远距离最快捷的一种通信方式。那时候,一旦有急事人们常常通过拍发电报告知。如今,这项通讯业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人们的记忆中却是难忘的。至今,我的亲戚梁广锋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封电报仍记忆犹新。
1985年,珠三角一带迎来了改革开放大潮,吸引了一茬又一茬的外地人到珠三角打工。我的亲戚梁广锋在广东南海大沥镇从事建筑行业,承接一家公司挡土墙的建设任务并要求在一个月内建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项目工程量较大,在那缺乏机械施工的日子里,施工基本上是靠人海战术。梁广锋心急如焚,因为人手少,只有20多人,他们都是梁广锋从老家广西岑溪带去的农民工。于是,他想到了当时在梧州市河东十二步梯一带同样承建挡土墙的岑溪老乡李某等20多名农民工。
1985年4月13日,梁广锋怀着试试看的态度跑到南海大沥镇邮电所,决定拍发一封电报向老乡李某告急求助。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梁广锋认不了几个字,在窗口,他一边与营业员诉说,一边恳求营业员代拟电报稿。不久,营业员为梁广锋拟了31个字的一份电报。电报内容是叫李某接电报后马上火速赶来广东南海大沥增援建设挡土墙,有多少名农民工都带去。这封电报,每只字要付费7分钱,另还要加收译报费、增开电传机设备附加费等,花费了2.83元。
当天下午,在梧州市河东十二步梯做工的李某就收到了电报,知悉了情况。第二天清晨,李某及时带领工地的25名农民工人,搭船前往广东大沥增援。
电报,曾经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最有效、最可靠的即时通信方式,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封电报为梁广锋帮了大忙,承建大沥镇某公司的挡土墙的建筑项目,在前来增援的一帮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夜以继日施工,终于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并竣工。
新闻推荐
广西岑溪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临时股东大会公告
广西岑溪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第二届董事会决定召开本行2020年临时股东大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公告...
岑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岑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