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办期间 岑溪南渡纸绳编织工艺崭露头角

梧州日报 2018-10-19 09:06 大字

本报讯日前,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岑溪市南渡镇竹芒编织技艺传承人罗敏用色彩鲜艳的环保材料纸绳编织了造型独特的作品,并作为广西草柳藤类项目唯一的选手进入决赛。

近日,笔者来到南渡镇全兴编织工艺厂,见到厂内堆放了大量的茶箩,业主冯一告诉笔者,正在编织着红色茶箩的就是罗敏,她手中的茶箩是茶叶厂定制的新样板,等完成后要寄给厂商看样。

编织工艺厂接的订单主要来自六堡茶厂,厂商下订单后,业主把订单安排给村里的农户制作,尽管大部分农户都懂竹芒编织的手艺,但遇上手工复杂的情况,还是需要罗敏去讲解编织手法。

罗敏告诉笔者:“如果织不好,客户就会不满意,商家就会退货,你就不能长期做下去。产品质量肯定要保持好,最主要的是下去发现织不好的要特别提示,要把茶箩扯平密实。”

南渡镇素有“竹芒编织之乡”的美誉,传统的竹芒编织是利用竹子、芒、藤等可再生资源编织出精美的工艺品。从2009年起,全兴编织厂将传统的竹芒编织进化成纸绳编织,相对于竹子编织需要砍竹、破竹、削竹篾等一系列繁琐又伤手的工序,纸绳编织显得简单了不少,纸绳编织材料轻便、防霉防虫,且色彩鲜艳,对有一定竹芒编织基础的工人来说并不难。

全兴编织工艺厂业主冯一说:“因为随着市场的形势和人们的需求,所以由竹演变到用纸绳,因为纸绳可以做很多日用方面的产品,比如装遥控器、文具使用的,和水果盘、水果篮和卷纸盒、抽纸盒等等,都是非常适合现代人,都是现在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产品。”

现在的纸绳编织,逐步从全手工编织时代进入到半手工编织时代,在编织手工艺品之前,先用铁线焊好框架,然后在这一框架上进行编织,这样既省了模具,框架也够硬,还可以外发编织。在编织厂内堆积的大量货物,都是从外发编织的散工手中收回来的,平时大概有60名农户做兼职,他们每个月基本能赚到300-500元帮补家用。

匠人情怀,三代传承。笔者在编织厂内见到一张“岑溪市竹芒编织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证书,了解到厂内的工人莫英莲正是第六代传承人,而业主冯一是第五代,他正打算让精通纸绳编织的罗敏申请第七代传承人。

冯一说:“编织工艺的前景,就目前而言,因为历史的演变,编织人对竹子使用已经逐步减少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型,现在的纸绳材料对编织的人来说更容易接受,所以做出的产品也比较合适一些。以后就是多去学习、去了解市场,能够接多一点订单,使得我们这个工艺能够长期地传承下去。”

(覃波冯依平)

新闻推荐

规划布置展区 强化后勤保障 第十五届梧州宝石节活动筹备工作全面协调推进

本报讯(记者梁燕如通讯员彭韵)10月12日,记者从第十五届梧州宝石节组委会秘书处获悉,本届宝石节各项活动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多个...

岑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岑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