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近求远扎根山村 一次支教经历,让李妙华深深地爱上大山里的孩子,放弃原来的岗位,主动提出调到边远山区的“麻雀小学”任教——

梧州日报 2018-09-16 09:51 大字

庞广蛟 文/摄

说起岑溪市马路镇车垌小学李妙华校长,她深受当地村民的尊重和爱戴。近日,当面对有关电视媒体等走访时,村民纷纷在大赞李妙华的同时,又担心“出名”后的李妙华校长被调走,希望上级教育部门将她留在这里,继续任教,可见李妙华在村民、学生眼中的分量之重。

反其道偏向山中行

1990年,李妙华高中毕业后来到岑溪市马路镇善村当代课教师,1996年,她考上了公费梧州师专,脱产学习两年,毕业后成为一名在编教师,并重回善村小学任教。

2013年,李妙华去马路镇边远山区车垌小学支教,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支教生涯虽然辛苦奔波,但是她觉得那样的青春很有意义。

由于用心教学,李妙华支教结束时,村民纷纷来到学校,希望把这一位好老师留下来。面对和善的村民发自内心的恳求,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没有征求家人意见,李妙华爽快而坚定地答应了,然后向镇教育组打报告,请求从离岑溪市中心仅有4公里的善村小学,调到离市区17公里的车垌小学。李妙华已经在岑溪城区购有房产,镇教育组和她的家人朋友获悉她的选择,开始满是震惊,然后是钦佩,很多人削尖脑袋往市区靠拢,而她却反其道而行之。

村校共建升级校园

刚踏进车垌小学校门,校园内与周边杂草丛生,校园学习氛围不凸显,作为支教老师的李妙华,开始并无很大触动,认为支教时间就一年,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李妙华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在此扎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目睹了山区孩子的纯真活泼和乖巧懂事,而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但是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主和独立,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李妙华。她以饱满的热情投注到教学工作,把爱播撒给孩子,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关爱着每个学生。

第二年,由于原校长生病,李妙华当上代理校长,并于2016年任校长。说是校长,其实包括她在内,一共才有4名老师和50多名学生,是典型的麻雀学校。学校虽小,但4名教师每人每周课时近40节,每人既要上语、数、英等主科,图音体、计算机、思想品德一样都不会落下。为了离学校近一点,李妙华举家搬回马路镇的娘家居住。每天,李妙华不到6时起床,一般到晚上7时才离校。中午,李妙华等老师应家长所托,义务为孩子煮饭炒菜,青菜是孩子从家里带来的。

学校要有浓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师生奋发向上。李妙华首先从整治校容入手,发动村民和师生一起将校园内外的杂草清理干净。并发动村民捐资近2万元,将原来破损不堪的旧水泥篮球场重新铺上水泥,不久又硬化了新的水泥球场。

借助均衡教育迎国检东风,李妙华对校园进行更为全面的美化、绿化、彩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同时,村民也行动起来,顶着烈日,三五成群去河边采鹅卵石,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校园各个花坛周围,既省钱又实用美观。李妙华还在村里寻找树苗和花草,以最低的成本绿化、美化校园。学校的教学仪器、设施也从零的突破到功能齐全的计算机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和活动室等,学校场所不够,还借用民房和村委闲置房做学校的功能室。去年,该校获梧州市文明校园称号。

关爱呵护留守儿童

在车垌小学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个塑料袋,是专门收集吃食品和学习等产生的垃圾,学生会将垃圾带回家处理。学校篮球场和教室地板,孩子会主动用拖把拖干净。孩子每天还主动将村委空地和校园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李妙华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让孩子懂得文明语言、仪容仪表。在她的强调和教育下,山村学校的孩子见人会主动问好、打招呼,更懂得敬重父母和老人,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学校留守儿童多,李妙华建立了老师家长微信群,并每个学期至少开两次家长会,经常在微信群发布孩子学习、行为情况和安全知识、要求。有的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没有智能手机和不懂得使用,李妙华就让孩子的邻居年轻人进群,让这们及时将微信群的内容告知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每逢圩期,很多村民赶圩归来都会顺路到学校来了解孩子学习等情况,李妙华等师生都会认真接待。

李妙华与学生建立起了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重感化、轻惩罚,始终以真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用淳朴、真诚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付出总有回报,李妙华到车垌小学任教5年以来,学校教学质量连续5年位居马路镇前5名,其中2013年获马路镇第一名。2015年和2016年度,李妙华获岑溪市师德标兵,去年,更获得梧州市优秀教师的荣誉。

新闻推荐

朝迎薄雾晨曦 夕挂星辉夜幕 ——岑溪中学的教师们忙碌的一天

当夜幕尚未撤离大地,在这个万物仍在沉睡的时刻,有一群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就是岑溪市岑溪中学...

岑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岑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