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乡村幸福画
本报记者潘登通讯员梁万千
冬阳虽暖,但站在杨梅小学桥上,山风一吹,仍是寒意阵阵。
杨梅小学桥位于岑溪市马路镇最偏远的山村——大垌村,桥所处地势很高,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村子,一条落差很大的蜿蜒小河把村子分成两部分。
“山洪暴发的时候很吓人,大家不得不到三公里的山下绕路过河。”村民梁宇对记者说,山下有一座桥,可以让大家互通,而在山上,杨梅小学桥的前身,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石板桥,过往者都战战兢兢。
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在旧桥旁边,就是杨梅小学,桥是两名老师和26名学生每天必经之地。
2017年7月,在暑假开始前,大垌村争取到了梧州市“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项目,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在开学前,一座崭新坚固的桥出现在师生们面前。
这座桥的建成,让杨梅小学不再成为危险孤岛,还打通了该村山上的便捷通道,方便了当地上千人的生活。
时至正午,一辆货车从桥上开过,直接驶抵桥对面的学校旁边停了下来。“马上把材料卸下来!”隔着老远,司机就向人打起了招呼,原来桥通了以后,材料可以轻而易举地运进来,该村又争取到了一笔扶贫资金,正在这里修建扶贫挡土墙和路。
“旧桥的承载能力有限,一直影响杨梅小学周边道路建设和硬化。”大垌村村主任苏金锋向记者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买了汽车,每逢过年过节,村里就堵成一片,桥打通后,有利于他们把环村道最后一段接上。
据介绍,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娘戏发源于岑溪,在该村有着比较广的群众基础,每逢过节,看牛娘戏成为一道必点的“大菜”。苏金锋指着校门口的操场说,他们还计划在学校门前建一个篮球场,今后可以在这里进行表演,如今他们已经打好了地基。
60多岁的牛娘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远桐,每年要下乡演出200多场,但是仅仅去杨梅小学演出过一次。“桥通了,我以后一定要多去大垌村,为他们多唱唱这牛娘戏”。
新桥的建成,打通了“四好农村路”的瓶颈,各方资源得以畅通无阻,正编织着一幅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貌幸福画。
新闻推荐
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 梧州市去年深入实施“十项进村行动”,引领产业富民各项工作
本报讯1月11日,在岑溪市糯垌镇黄堂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里,硕果飘香,果农们正在采摘百香果,他们边采摘边分拣边打包,准备通过电商发往全国各地。这是梧州市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致力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
岑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岑溪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