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间商人的 皮雕 匠心

西江都市报 2017-12-18 15:38 大字

冯炳池经营皮具生意,欣赏皮雕作品之余,他更想做出原创作品,于是他开始学习皮雕技艺 ← 冯炳池向记者展示最得意的原创作品。冯炳池收集的皮雕工具每天将近10小时的皮雕创作容易使人疲累,冯炳池靠玩双节棍舒展筋骨。↑ 冯炳池依然使用着初时自制的工具包。蒙敏莹 摄穿线是冯炳池的拿手活。皮雕工作精细而繁琐,冯炳池的每一次捶打都必须小心翼翼。冯炳池给皮雕钥匙包上色。

采写:本报记者 蒙敏莹通讯员 林光 摄影:本报记者 杨扬(除署名外)

荷花、牡丹、飞龙、骏马……在岑溪市富民路的一间皮具小作坊内,冯炳池手上的皮雕锤和刻刀“叮当”作响,一张小小的牛皮经过冯炳池的雕刻,形成一个个典雅精美的艺术作品。

今年47岁的冯炳池是一位从事皮具行业20年的商人,也是一位皮雕爱好者。12月15日,记者走进他的皮具小作坊,珠宝箱、茶叶罐、笔记本、钱包等各式各样的皮雕作品随处可见。冯炳池说,在5年前,他的皮具作品多是迎合大众市场生产的“商品”,为了寻求突破,他才开始走向自主设计皮雕之路。

“皮具上的漂亮花朵纹饰、特殊的表现手法,都很让我着迷。每当在网络上看到皮雕作品和皮雕制作的视频,我的脑海中总会涌现了一些创作灵感。”冯炳池说,作为一名商人,他很欣赏这些皮雕作品,但他更想做一个匠人,创作出自己设计的东西。于是,他在经营皮具生意的同时四处交友,拜师学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冯炳池收集的皮雕锤、缝针等皮雕制作工具也从最初的数十件增加到现在的三百多件。他把大多数的工具放在了一个工具包里,而这个工具包是他最开始自主制作的作品之一。冯炳池坦诚地说,无论是工具包的缝线还是图案轮廓,都可以看出他初学皮雕时的生硬技法。“我之所以一直用着这些最初的作品,是为了提醒自己要不断进步,也是对岁月的留念。”冯炳池说,现在用来制作皮雕作品的原材料都是植鞣革,是一种用植物单宁酸熟的牛皮。用植鞣革制作的皮雕作品犹如玉石般,时间越久皮质越油润光亮,仿佛是岁月沉淀的见证,让他从中感到平静,这也是他沉迷于皮雕制作的一个原因。

设计、雕刻图纸、描图、刻刀线、敲打轮廓线、上色……一件皮雕作品的制作工序复杂。有时一天下来,冯炳池会持续数个小时坐在工作台上。遇到创作瓶颈时,他也会到户外走走,或拿着双节棍耍两下,舒缓筋骨;或观察自然生物,寻求灵感。

经过五年时间的磨炼和学习,冯炳池已经能独立设计并制作皮雕,他手上的刻刀也更加稳健地“行走”在牛皮上,“走”出了优美的线条。

新闻推荐

变 更 公 告

鉴于《岑溪市二〇一七年第六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于2017年11月15日起进行出让公告,由于市场疲软原因,至2017年12月13日止,岑挂〔2017〕36号地块无人报名竞买。经市政府同意,为确保项目...

岑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岑溪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