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租房开始的设计师到开画廊的油画家…… 董玲:苍梧游子融入南宁生根发芽

南宁晚报 2022-01-21 05:08 大字

?董玲(右)和马未都(左)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李宗文实习生颜春妃

推开窗户,就可以远眺人民公园。董玲说,来南宁20多年了,她已经熟悉了南宁的生活。在这里,有她白日里追逐的梦想,也有忙碌了一天万家灯火的温馨。她笑说,自己就是以艺术为生存方式的一个人。如今,苍梧游子已渐渐融入了大南宁的怀抱,生根发芽。

从租房开始的南宁生活

新年伊始,董玲收到了《世界美术家大辞典》,很开心自己的画作和简介被收录,还和同宗、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编在了同一版。辞典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1996年底,苍梧画家董玲来到南宁,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设计师。当时董玲不认识什么人,仅与几个广告同行有联系。刚开始租住在公司安排的房子里,她和几个同事一起住。后来他们各自另起炉灶,各忙各的事业。

董玲在七八个广告公司或企业的企划部工作过,做过广告设计、设计总监、舞美设计、文案兼策划总监、晚会艺术总监。工作之余依然热爱书法绘画,晚上或假期闲暇时光宅在住处拈笔风雅。她自诩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很好。

后来手头宽裕了,董玲一个人在园湖东葛路一带租了一间两厅三室,养狗养猫,摆设了大桌和文房四宝。

2004年,董玲在唐山西街古玩城开了一家集古玩瓷器杂件收藏及书法国画油画等原创为主的画廊。她从小崇拜收藏鉴赏家、诗词学家张伯驹,工作后经常看与收藏相关的杂志和工具书,也经常收购心仪的藏品,比较偏重对瓷器和玉器的痴迷喜爱。她经常与古玩街五六十岁以上的资深收藏家以及到古玩街游玩的各地资深玩家一起探讨研习各品类杂件,共同分享收藏乐趣。

作品被马未都的博物馆收藏

董玲在画廊作画基本是以油画为主。她在门面过道或走廊上放画架现场作画,可以做到一心两用,一边跟客户沟通一边作画,等没人安静时再深入作画。因为养了猫狗做宠物,董玲也常细致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姿态,油画猫狗作品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2009年7月25日,有客户打电话下订单,同时用邮件发来一张黑猫的照片。接到订单后,董玲就认真观摩照片素材进行油画创作。她的艺术风格注重色彩,半印象半写实。因时间紧迫,第一天初稿定型,第二天画到凌晨3点多,天亮后又继续画。午后,油画作品《黑包包》创作完成,她把作品送到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当时有很多媒体和收藏爱好者正在马未都的《盛世与收藏》讲座现场。之前董玲在《人民文学》看过马未都的文章,在电视上看过《百家讲坛》也知道马未都。但见到真人还是第一次。“他当时风趣幽默,充满睿智地讲红木收藏。他高大慈祥、语气和蔼,是一个亲民没架子的人。”

讲座结束后,董玲拿着《黑包包》与马未都相见。马未都扶着油画作品邀董玲一起合影,还专门指定工作人员按下快门,留下难忘的瞬间。“当时我是第一个把油画作品挂在马未都先生北京观复博物馆展藏的广西籍画家,现在也是唯一一个。”董玲回忆起来依然是满满的自豪。

十多年前,董玲在南宁购房入户,她视南宁为自己成长的摇篮。刚到南宁打工时时常加班,画设计稿常熬夜,也历练了自我。在南宁,她开画廊,自己的兴趣爱好得以深入拓展,在这过程中自己的修为涵养都得到很大提升。

南宁这座城市的大爱与包容感染了她。汶川地震期间,董玲参加书画义卖多次,将获得的上万元善款全部捐出去。同时,她经常参加书画公益活动及参加免费送春联活动。“我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后裔,是苍梧游子,也是一名南宁市民,我爱这座城市。”

新闻推荐

广西高速公路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525亿元 年内已开工建设17条高速公路、建成4条高速公路

本报南宁讯(记者/吴丽萍通讯员/林珮伃)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12月15日,全区高速公路项目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525亿元...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