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支部联建激发乡村活力 整合资源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237个,总投资2.4亿元

广西日报 2021-09-10 08:34 大字

本报梧州讯(记者/梁乾胜实习生/甘泉通讯员/廖子锋)“今年,我们19个村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生猪养殖场出栏了6100头生猪,总利润78万元,每个村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9月7日,苍梧县京南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敏奇说。

包括太平村在内的19个村在京南镇党委的支持下,整合专项资金和群众土地等资源,与梧州市通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养殖场,平均每年为相关村集体带来收入318万元以上,带动1121户农户增收。

这是梧州市开展支部联企(社)结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的成效之一。近年来,梧州市积极探索“千个支部联千企(社)”党建工作载体,推动镇、村党组织与企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把党员聚集到农村产业一线,把党建工作融进发展各个环节,有力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支部联建,建强堡垒。该市以党建为抓手,积极推动镇村党组织与农村企业、合作社联建联动,通过联合组建党支部、开展各类为民办实事活动等,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农村产业发展谋良策、支实招、解难题,优化对乡村企业、合作社的服务保障工作。目前,该市58个乡镇党委、944个行政村党组织在1200多家镇村企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或党建联系点,在37个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帮助攻克发展难题9500多个,推动农村实现“党建强、产业兴”。

资源联享,互促双赢。该市发挥党组织整合资源、联系群众的优势,为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流转土地等服务,并通过整合资金注资优质项目,帮助一批农村初创企业和合作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合作社则依托党支部,给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形成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叠加效应。目前,该市累计整合专项扶持资金1.18亿元,合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237个,总投资2.4亿元;今年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2家、专业合作社109家,带动近1.6万人发展产业增收。

人才联育,引入“活水”。依托“千个支部联千企(社)”活动,梧州市探索建立了乡土人才“双头培养”机制,镇村党员干部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到企业和合作社现场学、跟着干,接触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镇村党组织定期到企业和合作社讲党课、培训党务知识,将一批高素质产业人才发展为党员,激发了干事创业积极性。目前,全市镇村党组织与企业、合作社等每年联合开展培训班90多场次,年均“双头培养”各类“田专家”“土秀才”4100多人,培训镇村企业党务工作人员及职工1300多人次。

新闻推荐

描绘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 梧州市推动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综述

本报记者陈雨燕通讯员吴广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梧州市充分发挥1887个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因地...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