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倒水镇出土的南朝陶牛车反映了古代使用牛车出行史 牛车代步曾是时尚

梧州日报 2021-05-10 09:23 大字

南朝陶牛车(图片由李光亮提供)

李光亮

1980年,在梧州倒水镇达坡村出土一件南朝陶牛车,陶牛车长14.1厘米,宽9.3厘米,高14.9厘米,现藏于梧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南朝陶牛车,由一牛、一车及两人组成。车为长方形车厢,其上有弧顶车棚,车棚前后的檐露出车厢。车厢前有方形车窗,后有挡板,挡板右下角有一方孔。车轮较大,内有一衣冠整齐的人俑,其左手搭车窗,右手向外伸,似有所指。车厢前外侧坐一赶车的人俑。陶车前为一牛,体态强壮,四肢粗大,牛颈处可见有抬肩,原与陶牛车前面伸出的双辕相连,双辕已缺失,仍见车厢前缺失痕迹。该陶牛车整体造型生动写实。

使用牛车代步曾是时尚

先秦时期,贵族出行方式以马车为主,出于对礼制的遵守,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规格的马车。与此同时,牛车亦被使用。《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乾》、《坤》……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这说明最迟在春秋早期(有学者认为《周易》成书时间为春秋早期),人们认为用牛和马牵引的车,是黄帝、尧、舜所创造。《尚书·酒诰》记载西周初期的殷墟一带的商移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利用牛车在各地通商。《诗经·小雅·黍苗》有“我任我辇,我车我牛”的记载,意思是或挑担,或推人力车,或赶牛车,忙着运输物资,这是西周时期牛车使用的真实写照。而在《史记》中,多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牛车代步、运输物资的情况。秦汉时期,马车仍为贵族出行的主要方式,牛车也作为代步、运输之用。

汉武帝之后,诸侯王的势力被大大削弱,经济上也受到影响,无力购置豪华车马的贵族转而乘牛车,并逐渐成为社会时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的使用更为盛行,使用牛车代步成为一种时髦风尚。《晋书·卷25·舆服志》:“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其后稍见贵之。自灵献以来,天子至士遂以为常乘,至尊出朝堂举哀乘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有大量的陶牛车,其出土范围东起辽宁,西至新疆,南起岭南地区,北至内蒙古,遍及整个魏晋南北朝的疆域。由此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相互印证,足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使用之流行。

该件出土于梧州倒水镇达坡村的南朝陶牛车,正是在当时盛行牛车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而结合梧州水资源丰富、平地较为稀缺实际情况分析,在贵族以牛车出行的流行背景下,该陶牛车在梧州的出土,则表明梧州是一座追求潮流的城市。当然,这符合梧州在南朝时期作为岭南地区重要城市的地位。

之后,牛车的使用衰于隋而息于唐,退出了贵族的出行方式。

体现南朝梧州士族生活面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南北文化大交流的时期。与位于长江以北的战乱频仍的北朝相比,位于中国南方的南朝则社会相对稳定。与此同时,伴随着北方的人口、技术的传入,南方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方地区出现了众多的世家大族,他们经营庄园经济,生活优越富足,出行奢华。考古发现表明,南朝世家大族的墓葬出土遗物较多、等级较高,有青铜器、铁器,以及陶城堡、陶囷、青瓷碗、青瓷盒、青瓷俑等反应生前生活的器物。

梧州在南朝时期,一直是苍梧郡郡治和广信县县治所在地。该陶牛车表现的就是南朝时期梧州地区世家大族的出行方式,反应了梧州地区世族庄园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该陶牛车的出土,对研究南朝时期梧州的社会、政治、经济及交通具有重要的价值。

新闻推荐

为乡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农发行苍梧县支行再投放0.69亿元专项贷款

本报讯近日,农发行苍梧县支行再次向苍梧县扶贫及乡村振兴工程建设项目发放0.69亿元贷款,为苍梧县提升县域环境设施承载力和...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