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
11月上旬的一天,阳光明媚,我踏上了梧州高级中学“探寻六堡茶韵”研学活动的旅程。班车从梧州高级中学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而上,经过数不清的“回头弯”,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时,我们终于抵达了苍梧县六堡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六堡镇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清泉碧水,沃土松风之间,天地清气滋养出韵味独特、茶香四溢的六堡茶。
“探寻六堡茶韵”研学之旅无比充实,我们参与采茶、制茶活动,听取茶艺知识、六堡茶历史和产业发展状况的讲解,探寻印记,游览茶船古道的起点合口码头,了解六堡茶文化内涵。在研学之旅中,我从几个角度挖掘到了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六堡茶的深厚底蕴,品味到了大山深处的“古茶新香”。
在专业研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在茶园的小路上,穿行在茶树之中。我们近距离接触茶树,学习辨识茶树种类和特点。“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是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老师娓娓道来。优质的原料、独特的工艺、六堡茶人的独具匠心,汇聚成了独具风味的六堡茶。六堡茶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超过1500年的产制历史,赋予了六堡茶悠久的历史韵味。六堡茶制茶技术经更新换代、进化演变,如今融入现代化工艺,其沁人心脾的槟榔香味和红、浓、醇、陈的经典品质,依旧是雷打不动的诱人招牌。
“采茶,不是把全部叶子都摘下来,我们要采的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老师们手把手教我们采茶,小小竹篓里不断放入新鲜茶叶。我们的手法愈加娴熟,动作逐渐迅速,体验着采茶手艺的精妙,也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歌颂着劳动的光荣。
体验传统制茶工艺,是本次研学活动的重点。采摘好的鲜叶制作时得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几个步骤。在山下的制茶工坊,我们将烘干的茶叶倒在簸箕上,撸起袖子用力地揉捻。一番体验下来,我们满头是汗,腰酸背痛。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代代六堡茶人不辞辛劳、坚持制茶呢?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伟大的工匠精神,是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铸就了六堡茶的独特辉煌。
结束了采茶制茶的体验,专业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茶艺讲授。投茶、洗茶、泡茶、敬茶……有条不紊的动作、严谨尊敬的态度,无一不展现了六堡人对六堡茶的崇敬和对茶文化传承弘扬的一丝不苟。我们有模有样地学习茶艺,嗅着沁人心脾的茶叶清香,从中品味中华优秀传统礼仪的独特魅力,领略六堡茶艺中蕴含的诗意雅致。
品味六堡茶后,我们来到六堡茶博物馆。专业老师带领我们观览,将茶船古道的历史、当年茶区群众生活生产特点、六堡茶的发展现状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了解到,六堡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通过茶船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在我看来,六堡茶既可疗身亦可抚心。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六堡茶就是家乡的味道,对他们来说,一杯浓浓的六堡茶,便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六堡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承载了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的那份浓浓的乡土之情。
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茶船古道的起点——合口码头。六堡镇出产的六堡茶,大部分在合口码头装上尖头小船,辗转运抵南洋和其它地方。六堡茶文化跨越了国界,沿着古老的茶船古道,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六堡茶如何在新形势下唤醒新的活力并走向国际化,逐渐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梧州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在不断巩固开拓六堡茶市场、促进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开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我看来,六堡茶要走出去,更需要创新营销理念和模式,注重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开发和品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这是六堡茶行销全球最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探寻六堡茶韵”研学活动结束了,可我明白,属于六堡茶的精彩才刚刚开始。融入生活,拥抱国际,我们期待,六堡茶能够继承茶船古道的荣耀,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指导老师欧贵文)
新闻推荐
本报苍梧讯(记者/梁乾胜通讯员/潘美辛)11月16日,走进苍梧县京南镇古榄村,只见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临江宜居特色小村初具雏形...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