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田不靠地,在家就能挣到钱” 苍梧县京南镇寺垌村村民苏国厚触“网”喜获第一桶金

梧州日报 2020-07-16 06:52 大字

图为梁福年用手机录制苏国厚制作竹编制品的过程。廖伟 摄

本报记者 林丹莉 通讯员 钟鸣

7月14日,在苍梧县京南镇寺垌村村民苏国厚的家里,他忙着制作一批竹编制品,只见他熟练地将竹篾按压又叠入,小竹篮在粗粝有力的手指下渐成雏形。“今天要制作四个菜篮子和两个竹编葫芦,然后放到第一书记的扶贫产品网店里售卖。”苏国厚满脸笑容地说。

苏国厚今年已84岁,这位八旬高龄的老人是如何想到在网上销售产品的?原来,这来自于寺垌村驻村第一书记梁福年的提议。

由于养子常年外出务工,苏国厚只能与年迈的妻子在家相依为命,尽管政府部门时不时来慰问,但因年事已高,经济来源有限,二老生活仍是艰难。

6月8日,梁福年上门探访苏国厚。老人与梁福年闲聊时,道出了许多无奈:“现在老了扛不起锄头了,只能偶尔帮人编编竹篮打发时间。” 梁福年环顾四周,只见屋内外摆着不少老人闲暇时编制的竹葫芦、竹茶篓、竹菜篮,细细一看,手艺和质量还相当不错。

“你看这个茶箩筐多精致啊,我家使用三十多年了,色泽依然金黄,耐用性一点不比市场卖的塑料箩筐差啊!”苏国厚自豪地说。听到这话,梁福年灵机一动:时下,社会上流行原生态家居风格与用品,竹编制品应该有市场。

说干就干,梁福年当天就买来了自拍杆。第二天,他又抓紧时间为老人拍照、录视频、编写解说文字。6月12日,梁福年帮老人将竹编制品放在京南镇寺垌村扶贫产品网店里上线销售。产品一上架,短短一个小时里就有多人询问具体情况并陆续下单。一天时间内,苏国厚的竹编制品便销售一空。

凭借在网店销售竹编制品,苏国厚至今已获得了700多元的收入。“没想到不靠田不靠地,在家就能挣到钱。”八旬老人的脸上挂满了笑意。700元收入也成了这位农村老人触“网”之后的第一桶金。

梁福年告诉记者,今年他将依托后盾单位与电商企业的资源,让更多当地的农产品与工艺品走出去,给当地人带来脱贫的信心和致富的勇气。

新闻推荐

“牛皮癣”无孔不入 城市形象“伤不起”

10日9时许,万秀区大中路一个公告栏被不少的小广告占据。记者杨扬摄10日10时许,万秀区五坊路一建筑物的墙壁上贴有不少房屋...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