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农民 在苍梧县种“样板田”
俞述璧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国掀起了工农业生产高潮,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大为改变,强调要求深入到基层蹲点,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
当时,苍梧县新地公社题铺大队被定为地、县、公社三级书记的点。梧州地委书记王祝光、专员吴赞之,苍梧县委书记孟占川都亲自带领工作组来到题铺大队。我作为新地公社党委书记,也参加了蹲点工作。为了切实提高粮食产量,苍梧县采取请能人进来的办法,专门联系粮食比较高产的广东潮汕地区,聘请100名种田好把式来到苍梧县各公社种“样板田”。题铺大队也来了3名潮汕农民,几个人的皮肤都黑油油的,体格粗壮,一看就是地道的庄稼汉,操一口潮汕土话,夹几句不咸不淡的白话。题铺大队专门从第七生产队划拨几亩水田给他们作为种水稻的“样板田”。
和他们接触一段时间后,感到他们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步步到位。如谷种一定要多次的筛选、翻晒、药水消毒;秧田要放足基肥,再用人工慢踩细踩,弄得看上去像芝麻糊一样,水稻插下后的耘田,梧州的农民习惯用脚,而潮汕农民则是跪在田里用手为每一颗禾苗松土、除草,过程十分细致。又如水稻生长是靠水,但用水的深、浅或放干,则按照禾苗生长的情况而定,时深、时浅、时干很有分寸,施肥也是不同时期施什么肥,施多少都很有学问。一位报社的记者采访后,我记得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老农在田间干农活,简直就是绣花织锦,细致到位。
这几位农民真的是以田为家,以水稻为伴,一早就赤着脚,头顶草帽,肩上搭着一条搭肩布,不是来到田边查看禾苗的生长、灌水的情况,就是到村头巷尾捡猪粪牛粪,或到山上采摘沤制肥料用的树叶和嫩草。根据农事活动,我们组织了生产队长和农业技术员,到现场观摩,听取介绍,地、县、社三级书记都亲自来到现场参加活动,从潮汕农民的实践中吸取有益经验。
当时,国家农业主管部门专门总结推广了“农业八字宪法”:水、土、肥、种(种子)、管(田间管理)、防(防治病虫害)、机(农业机械)、密(作物之间距离的密度),这些经验相当部分取材于潮汕地区农业生产经验。潮汕农民的“样板田”活动从1964年开始到1966年结束。从收获的结果来看,比起同等条件的水田,“样板田”亩产收成高二至三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纪荣兰通讯员李英琪王超然)“今天特别开心,基地里的毛瓜喜获丰收并产生收益了。”5月22日,苍梧县木双镇友谊村示...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