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春运的变化

梧州日报 2020-02-13 06:45 大字

黎杰源

我的故乡在偏僻的山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就远离故土出外求学,九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城工作。见证了家乡交通的落后,目睹了家乡从没有公路,到开通砂石路,再到修通水泥路的蜕变,见证了家乡春运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家乡苍梧县狮寨镇还没有通往梧州的公路。那时放寒假回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船,那时的苍交船早上六七点钟就从龙圩大榕树码头起航,经梧州溯桂江而上,经现在的长洲区倒水镇然后到达原来的苍梧县长发镇。长发至狮寨当时只有一条泥土路相连接,下船后只能找装木头的车或装松脂的车,叫司机帮捎上一程,因为那时未通客车,如果找不到车就只能步行回去。长发至狮寨约20公里的距离,经过一路的颠簸,到达狮寨镇已是下午四五点钟,镇区到我老家森关村耀华组还有约20公里的距离,由于那时还未通公路,回去只能翻山越岭走山路,又要花费四小时的时间。如果不在镇上住的话,只能走夜路回去。拿上手电筒,背上行李,就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途中经过的全部是山路,深夜一个人行走在深山野岭里。深山里不知名鸟雀的一声啼叫,会令人毛骨悚然,心跳到嗓子眼上。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加快走路的步伐,走起来呼呼生风的样子,把所有的害怕驱赶得无影无踪。这样一路的狂野飞奔,赶到家里已是晚上八九点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狮寨通往市区的公路开通,狮寨镇终于也有班车,但因为是泥土路,路况极差,市区至狮寨虽然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但班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要花五六个小时才到达终点。因此在那时,一说起去狮寨,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狮寨人,在龙圩也不想回去,不想承受路途的颠簸,也不想承受跋涉的艰辛。特别是春节临近这段时间,一天只有一班车,赶不上只能等第二天了。记得有一次回家过年,天下起了雨,班车走到一处上坡的路段时,车轮打滑,司机费了好大劲,车子就是上不去。没办法,司机终于发话要大家下车帮推车。司机话音刚落,大家马上离座下车,只见司机加大油门,黑烟从后面的烟囱直冒出来,大家在后面推车,随着“一二三、一二三……”的口令传出,车子开始一步一步向坡顶攀爬。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班车总算顺着湿滑的路面爬了上去,这样的镜头场面我经历过多次,直至后来开通水泥路。

时间的车轮踏进二十一世纪,我居住的那个小山村开通了乡村公路,名义上是可以通行汽车,但一到雨季,道路到处凹凸不平,越野车勉强可以通行。每年春节回家,弟弟都会开摩托车出来接我,坐在摩托车后面的我战战兢兢,生怕弟弟开车一不小心会摔倒。那时虽然村里通了泥土公路,但狮寨至市区的公路还没有硬化,坐班车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剧烈颠簸,到镇上后还要忍受坐摩托车的危险艰辛,回家的路依然还是很漫长。难怪有人说:狮寨是一个进去了不想出来,出来了不想进去的地方。我也时常慨叹:回一趟老家不容易。

2009年,马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开启了狮寨镇交通发展的新纪元。狮寨镇虽然要在苍梧县京南镇武岭出入口上下高速公路,但县里第一时间开通了连接狮寨镇至武岭出入口的三级水泥路。从此以后,梧州至狮寨的交通实现了大提速,运行时间从原来的五六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五十分钟。镇区通往村里的水泥公路也于2014年建成,从狮寨镇区到村里只需40分钟的车程。每年春运回老家,在龙圩每天都有两班通往狮寨的班车,乘坐起来十分方便、快捷、舒适。

近几年,我们一家四口开上小车回老家过年,从龙圩回到老家只需两小时。与以前回老家要一天的时间相比,我不能不慨叹社会的进步。

驱车在路上,我忽然觉得,前面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故乡的未来必定会更加的辉煌。

新闻推荐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梧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了“非常价值” 战“疫”一线的“志愿力量”

记者柳双通讯员王秋声黄弋宁防控疫情,志愿者在行动。连日来,梧州市社会各界志愿服务力量不断涌现,他们不断织密疫情防控网络...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