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心”钥匙打开“民心”锁 “后进村”变身“优等生”

济宁日报 2019-12-26 16:35 大字

本报记者武旭

本报通讯员武海涛苗雪梅

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能给一个在全镇考核中位列倒数的村庄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在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姜庄村,从曾经的位列倒数到如今名列前茅,这是一个堪称励志的“逆袭”故事。“村庄能有这么大的变化,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能取得村民们的信服和支持,离不开秉持的一颗公心。”姜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告诉记者,近年来从“后进村”到“优等生”般的巨大变化,正是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公心”钥匙,打开了这把“民心锁”。

村两委带头“吃亏”

“傻瓜政策”赢得群众支持

曾经的姜庄村是石桥镇有名的“问题村”:集体账户连年亏空,账目不透明引发群众不满;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处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阶段;干群关系紧张、邻里矛盾丛生,不但各项工作难以推进,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上访现象,各项考核指标在石桥镇辖区内基本倒数。

从2013年开始,姜庄村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进一步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在改善,但姜庄村依然问题不少,集体资产侵占严重、干群关系紧张、接连出现上访、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2017年,退伍返乡的张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把团结两委班子放在了首要位置。“村两委班子团结了,才能劲往一处使,带着大家奔向好日子,否则就没办法让群众信服,开展工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张建告诉记者,从这时候开始,“公心”二字就成了村两委班子的办事原则。而村两委成员则戏称这是“傻瓜政策”:吃亏的事儿,两委成员要主动承担,得利的事儿,两委成员要主动让利给群众。

姜庄村的蜕变从纾解干群关系、邻里矛盾开始。两委班子成员对村内现存矛盾点进行了梳理,按照复杂程度进行排序,主动上门调解。村委设立值班备勤制度,每天安排两委成员在村委会坐班接待村民,及时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问题;每周一,村两委例会进行协商,给出问题解决方案、落实到人。细致的群众工作结出硕果,短短两年时间,姜庄村就从一个“上访村”实现了“零上访”。

姜庄村有大量集体土地被个人承包,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集体资产地租价格已经20多年没有变化甚至无人缴纳租金,处于事实上的被侵占状态。要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决定先从清退侵占的集体土地开始,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重新订立合同。“以前村里也想过对这一块儿进行治理,但往往因为涉及到自己的亲属而作罢,其余群众看见村干部不能一碗水端平,也就不能信服,工作自然推进不下去。”张建告诉记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戚关系成为清退土地的一道难关。要渡过这道难关,“公心”再次成为了村两委的法宝: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先带头清退,涉及到自家亲戚的,由两委成员上门作工作,完成清退后再进行剩余群众的清退。看到村干部们先向自己“开刀”,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服了气,这个积攒了几十年的老问题终于得到化解。

各项工作都理顺

村民一起奔向好日子

姜庄村有土地850亩,塌陷面积占去了一半。剩余土地多年没有调整,群众意见较大,争地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年婚丧嫁娶,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很大,土地却多年没有调整,有些家庭添了人口,土地却没有增加,有些家庭外出打工不再务农却仍保有不少土地。”张建告诉记者,要缓和因争地引起的矛盾,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土地。边角地块不方便耕作,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承包;土质不好种植效益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接手……党员干部们争先“吃亏”的景象被群众看在眼里、服气在心里:“人家党员干部先把不好的地块留给自己,咱还有啥好说的?”很快,姜庄村的土地调整到位,还进一步制定了5年轮换的制度,真正做到让村民群众心服口服。

由于之前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凝聚力不强,姜庄村几次想要翻修农田基础设施,却总是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实施。通过清退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姜庄村的集体经济得到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姜庄村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开挖沟渠、钻打机井、修建高标准田间水泥路……短短几个月,姜庄村就完成了农田的升级改造,并进一步成立由村两委成员为骨干的农田巡检制度,在雨汛季节值班备勤,确保农田给水排水顺畅,旱涝保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这颗公心,让村里的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先锋队。只要大家的日子能往好了奔,我们愿意接着吃亏。”张建笑着说道。

新闻推荐

持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不断提升城区宜居水平 龙圩镇:

本报讯为持续提升龙圩区的城区市容环境卫生,12月18日,龙圩区龙圩镇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各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