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自信写下注脚 读《梧州城演义》有感
宋朝便开始扬名的鸳江秀水。
邱洁玲
近日,读《水经注》,发现两段与梧州有关的文字,说桂江和西江水系的大部分地区,当年都属于梧州区域。
那么苍梧到底范围有多大?广信与苍梧又是如何变迁的?当年的苍梧为何有这么大的地盘?
这一切的疑问,在我苦苦思索而求解不得之时,忽然收到一本新书——《梧州城演义》,这是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梧州日报社为纪念梧州建城2200周年而撰写、编辑出版的一本迄今为止,比较全面反映梧州建城2200周年的鸿篇大作。
《梧州城演义》有三大特点,其一,以史实为纲,忠于历史,脉络清晰。
例如,苍梧与广信是如何变迁的?在《梧州城演义》第二章《岭南首府苍梧郡 独领风骚数百年》第二节中,引用了《广西通志辑要》记载:“广信县苍梧郡治,又为交州刺史治。”书中解释, 设置广信县城后,在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又下令将当时统领岭南地区的交趾刺史部治从越南移设至广信县城,以便更好地监察岭南九郡。
苍梧郡到底有多大?《梧州城演义》第16页有了比较细致的引用和描述,“据《续汉书·郡国志》记载,西汉时期,‘苍梧合郡十一城,户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苍梧合郡十一城,人口占全国的0.8%”。
读罢《梧州城演义》前六章,对梧州建城的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脉络。
最近出版的一套《王阳明全集》,笔者在第二卷看到,王阳明曾经为往返南宁与梧州耗时太长而苦恼。
浙江余姚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为何有如此之多关于梧州的记述?正当笔者疑惑之时,在《梧州城演义》第十六章找到了答案。原来,梧州在明代的时候,也颇为辉煌,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王守仁(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作为两广总督兼巡抚,自然有不少关于梧州与南宁的记述。
由此可见,《梧州城演义》的史实资料,与《山海经·注释》、《地理志》、《交广春秋》、《王阳明全集》等历史文献资料高度吻合。说明,梧州日报社的采编人员非常用功、用心,以史实为纲,阅读大量史料,引经据典,并且采访资深的史学家,把梧州史学研究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融入文章之中,忠于历史,脉络清晰,对梧州建城2200周年的历史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文字,让读者通过此书,能够对梧州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
《梧州城演义》特点之二,就是写作手法的创新。
顾名思义,“演义”,自然不是历史文献或经典著作,甚至不一定是历史学的理论成果。毕竟,写作者均是报业的记者或编辑,而非历史研究员。但是,记者的最大特点是“非虚构写作”。因而,他们所写的“演义”与文艺界创作的“演义”类作品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非虚构”、“史实可信”,“以史为纲”,同时运用“演义”的笔法来归纳、梳理、总结,使之具有“信史”的同时,又通俗易懂,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具有很好的历史学的“科普”作用。
“演义笔法”的另一个体现是,章节的标题也采用“章回式”的风格,七言对仗,朗朗上口。每每读完一个章节,意犹未尽,引人入胜。
《梧州城演义》特点之三,为“文化自信”写下注脚。
若要“文化自信”,必定需要“知根知底”。《梧州城演义》将建城2200年的过程与辉煌一一记述,为城市立传,彰显文化自信。
如此宏大的命题与厚重的历史题材,将大量的史实以鲜活的手法再现梧州建城2200年的辉煌历程,言之有据,可信可赞,是近年来“讲好梧州故事”较好的一本著作,是给现代人窥见完整历史的一个窗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纪荣兰)10月21日,记者从苍梧县政府获悉,10月18日,国家电投苍梧岭脚风电项目开工仪式在苍梧县岭脚镇振山林场举行。...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