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有着深厚的诗词创作底蕴,也有着广泛的诗词受众基础,十年前,它成为了广西第一个“全国诗词之乡” 诗词之花 盛放东安

西江都市报 2019-09-28 06:18 大字

采写:肖旻泰

2009年3月5日,苍梧县石桥镇政府大楼三楼,时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将一块刻着“全国诗词之乡”的锃亮牌匾,交到时任石桥镇党委书记李永文和东安诗社第二任社长熊鸿桂手中。随后,梁东还送上贺诗一首,诗曰:“昨夜龙岩绕紫霞,今朝袍岭绽春花。诗乡盛誉京城至,应是粤西第一家。”石桥,这座千年古镇,正式成为广西第一个“全国诗词之乡”。

时任石桥镇交通站站长的廖志杰,见证了这一时刻。他感叹说:“我们这些了解石桥历史的人,深知‘全国诗词之乡’这一称号对石桥而言,是那么的实至名归,又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1.诗在桥头百姓家

石桥镇,历史悠久。在该镇的街区南边,一座据说建于宋代的石拱桥横跨东安江两岸,桥下的江水缓缓流淌,千百年间不乏文人墨客驻足于此。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石桥浓郁的书卷气息,世代流传的诗词、山歌、对联等带着韵律节拍的文学作品,随着东安江水绵延流淌,经久不息。

石桥镇既有着悠久的诗词创作底蕴,也有着广泛的诗词受众基础。生息在东安江水边的人们深受熏陶,石桥镇上的老居民或多或少总能吟哦几句诗歌、民谣,用“诗在桥头百姓家”这句话来形容并不为过。在石桥镇街上,随时都有可能听到一段古老的歌谣:

执起笔,解心愁,抬头蘸墨写因由。

盘古造天天造地,东安江水滚滚流。

人讲苍梧多圣景,潦草粗言读一周。

几座石山真美景,通天岩影龙蟠州。

扛好石桥起石屋,石磊起座石门楼。

来到石根吹石角,又敲石鼓乐悠悠。

……

这是苍梧民间诗歌《东安水路叹》中的选段,这首诗歌共计用了234个句子,将沙头、石桥两地的大部分村寨和景点串联起来。而在石桥镇上,像这种形式的歌谣还有很多。尽管这些诗句的出处多已不可考,但如今当地的居民们仍依稀记得,上世纪末,在东安江的两岸,在石拱桥的青石板上,曾奔波着一群为诗歌“化缘”的人。

2.筚路蓝缕“化缘人”

千百年来,石桥镇的诗词爱好者之间交流切磋,不外乎口头传诵和手抄传播。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一个文学爆炸的年代,作家和诗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绝不亚于当今任何一个明星。

文潮涌动之下,石桥镇街上的十来个诗词爱好者联合出版了一本名为《龙岩诗坛》的油印刊物。该刊一出就反响热烈,把东安区五镇(沙头、石桥、梨埠、六堡、木双)的诗词爱好者全都吸引了过来。1983年,东安诗社的创立水到渠成。此后两年内,诗社成员发展到300多人,按季定期印发《东安诗刊》。

在石桥镇的东安诗社办事处,至今还保存着第一期《东安诗刊》。这是一张八开纸大小的油印品,版头是草书字体“东安诗社”,下方注明了社长、编辑的名字,一首首诗歌和对联分布于纸张中央,刊末标明了本期每笔经费的用途。这是由时任石桥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诗社成员潘泽清亲操铁笔、蜡版,手刻印制而成,条件之简陋与制作之用心,在一张八开纸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东安诗社老社员熊家义用颤抖的手抚摸着这份已经发黄的刊物说:“那时候,诗社缺经费,我们社员投稿后没有稿费,每交一首诗或对联还要收5毛钱的经费。”

就这样,诗社成员们自发自费印制每季的诗刊供大家交流学习,直到1994年,苍梧县圣石水泥有限公司主动赞助《东安诗刊》的印刷工作,诗社运营才略为好转。

诗社的作品越来越多,读者不断增加,东安诗社开始谋划出版诗集。为募集经费,诗社的首任社长黄达贤带着社员们踏上了“化缘”之路。熊家义回忆说:“石桥、沙头、木双,我们一个个乡镇跑,敲遍了各单位和企业的门,有时会得到资助,虽然更多时候是无功而返,但黄社长从不灰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5年,《东安诗词选(卷一)》成功出版,这在苍梧县乃至梧州诗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随后,诗社又继续以“化缘”的募资方式,分别在1996年、2005年出版《东安诗词选(卷二)》和《东安农民诗词选》。

至今,东安诗社已出版了4部诗集、66期诗刊,发表的诗作1万多首。这个以乡土诗人为主创群体的诗词组织,已成为当代中国诗坛一道别致的风景。这也是黄达贤等一大批诗社草创者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辛勤结晶。

3.“诗词之乡”建“诗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达贤与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先后相识,此后东安诗社与广西乃至全国诗词界的交流日益频繁。2007年春,一幅名为“打造新农村文化亮点,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的巨幅宣传画在石桥镇圣石街口悬挂起来,标志着该镇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工作全面启动。

创建“诗乡”活动开展后,石桥全镇所有的机关、企业、学校都予以密切配合,让诗歌真正走进机关、走进工厂、走进校园、走进村寨。时任苍梧县圣石水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朱裕先回忆:“记得2007年,我们厂的各股室几乎每周都有新鲜诗作‘出炉’,职工们的诗词创作热情高涨。”

此后,苍梧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部门在石桥镇与东安诗社联合举办了“欢庆党的十七大”“廉政文化建设”“城乡清洁工程”等主题诗联书画大赛活动,活动参与者众,关注者更多,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东安诗社的成员们长期默默地传播诗词文化,终于爆发出巨大的文化热力。

两年后,石桥镇被授予“全国诗词之乡”称号。虽然获得了殊荣,石桥镇却未就此停步。2012年春,石桥著名旅游风景区——龙岩山下建起了一道150多米长的“诗墙”,诗墙的一侧是山风的低语,另一侧是石桥二中的朗朗书声。当地的诗人们在墙上留下了300多首诗歌,以及石桥的山川、河岸、田园、花鸟等风物描绘,“诗墙”成了“诗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三十多年过去,东安诗社传承诗词文化的热情不减,而且,力度还在加大。东安诗社现任常务副社长潘剑说:“或许诗人的思维并不能用过多的实用主义来解释。诗词创作更崇尚和追求一种情怀和美学价值。就像这座千年石拱桥,它构建之初的物质功能或许已被现代桥梁替代,但它仍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得以留存至今。我们正像这桥上的一块石砖,经历岁月磨洗,默默用诗歌记录时代变迁。”

新闻推荐

茶界人士普遍认为,首届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的举办, 对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赛事有新意宣传够力度

本报记者陈雨燕蒙敏莹9月17日上午,首届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在梧州毅德城会展中心启动。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主办...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