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韵 红色石桥

达州日报 2019-08-21 09:20 大字

(紧接第一版)而今唯有一心服待公婆,哺育儿女,绝不再嫁,以扬马氏清白门风!”二老备受感动,只得依了儿媳许氏的节孝行为。许氏的事迹被邻居争相传颂,后来惊动了朝廷。为表彰许氏节孝行为,她被朝廷诰封“宜人”,由当地建造石牌坊,感召世人。如今这座牌坊依旧矗立在列宁街,距今已有140年历史。

漫山红遍 层林尽染

伫立石桥镇列宁广场,高大的列宁塑像,沉稳、矫健,巍然屹立,目视前方,若有所思,似有所悟。列宁街类似于为许氏所立的石牌坊共有四座,年代最久的距今已经有190个春秋,系清代朝廷为马洲之妻郭氏所建。该石牌坊工艺精美,风格独特,最醒目的是该坊印堂正中的“列宁主义街”五个大字,雄浑苍劲,意义深远。

据何老介绍,这座石牌坊是整个列宁街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在这幅雄浑苍劲的石刻标语中,深深地浸着红军战士的斑斑血迹。1933年农历八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从平昌挥师南下,解放石桥。随后,红9军、30军先后抵达,建立起石桥区苏维埃政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

1933年10月,由徐向前指挥的著名战役——宣达战役打响,为了支援前线作战,当地一部分老百姓自愿参加新成立的修枪组,为红军修枪及打造刀、戈等兵器。另一部分配合苏维埃的同志在显眼的街条石、墙壁以及石牌坊上书写宣传标语。錾刻“列宁主义街”这道石牌坊的标语时,由于不易操作,需要悬吊在离地3米多的空中,完成写、錾、涂色等工序。红军有一位小战士因为身体瘦小,适合这项工作,于是他和一位名叫胡成绪的红军战士接受了这项特别的任务。

红军小战士每天身背绳索,手执铁锤、錾巴,脚踩石墩,一锤一锤的认真錾刻。数日后,在完成任务的瞬间,一声枪响,子弹射中他的后肩,铁锤、錾巴脱落在地,整个身子悬于空中,鲜血染红了军装,气急败坏的敌人将他拽向鲁家坪马蹄坟前,用乱刀活活砍死。当晚,几名乡亲噙着泪水,冒着生命危险将红军小战士的遗体偷偷运出,埋在威武寨旁。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方查证,一直无法查实红军小战士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的小名——“三娃子”。

火龙翻腾延续千年

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火龙之乡”是石桥的另一美誉。

据传说,古时石桥是著名的旱码头,十年九旱。汉文帝年间一个正月初,一位云游的老道士来到石桥,看到石桥民众生活极端困苦,就想帮助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他让当地民众在各自门前供上祭祀用的猪头、米酒和香、蜡、纸、烛等物品,嘱咐大家一旦看到天上来了乌云,立刻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爆竹,跪拜乞求,吸引神龙注意。还说:只要留住神龙片刻,神龙就会口吐甘露,惠泽民众。当时民众还半信半疑,但为了生存,还是按照道士所言,各家各户都倾其所有,尽力备好供品,等待神龙驾临。正如老道士讲,不消片刻,大雨滂沱,河水倒流。从那以后,石桥人民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都要自发组织摩仿火龙兴云降雨的情景,耍火龙、烧火龙,乞求年年百姓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统民俗流传至今。

“历经千年变化,烧火龙已由最初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娱乐活动。”何成才表示,这也是当地群众从追求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变化,多年来,每逢春节,方圆百里数万群众汇集石桥,烧火龙,闹新春。原本镇上老人所担心的传承问题,不但没有发生,反而吸引了无数青年人的加入。

无边光景焕然一新

今天的石桥交通便利、产业兴旺。夜宿村庄,依山傍水之间,静享蝉音蛙语。

据石桥镇党委副书记包月毅介绍,下一步,将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稳步推进石桥城市副中心建设。围绕打造“达巴结合部文旅商贸中心”目标,打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两张牌。依托成渝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凭借“全省百镇”建设东风,着力“场镇发展、产业突破”两大重点,建设一个“宜业、宜行、宜商、宜旅、宜居”的“五宜石桥镇”。目前,已聘请浙江大学城市设计院教授根据石桥发展规划,拟发展一个农产品商贸物流加工园区,相关设计正在论证、设计中。同时,聘请高水平规划团队,按10万人以上小城镇规模,全面修订总体规划;按城市经营理念,推动鲁家坪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高水平规划场镇风貌,统一建房风格,逐年进行立面改造。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石桥镇党委主动作为,率先出击,联系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石桥冯家庙村的冯建华响应号召,2014年回到冯家庙村创办达州市奔农专业种植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莲藕、柑橘和饲养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年产值300余万。附近村民以土地流转和在合作社务工的方式得到了实际增收。

冯家庙村党支部书记冉启海告诉记者,像冯建华这样回乡创业的居民全镇有很多,仅冯家庙村就有4人,他们不但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更托起了石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程科 谭楚甲

新闻推荐

在电视机、电脑、手机高度普及的当下,流动乡村电影放映队依然坚持走村进寨放映电影,活跃乡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乡村电影放映队, 点亮乡村的夜

村民在看电影。检查放映设备运行情况。黎杰源向霖文/摄8月12日,临近中午,天气炎热,太阳火辣辣的,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工作人...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