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旺甫觅磷肥山旧迹
四面环山的低洼水塘(今属万秀夏郢镇管辖)相传曾是一个火山口。
林细伟 /文图
上世纪70年代初,苍梧县相关部门曾组织过一次声势浩大的挖磷肥活动。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挖磷肥这件事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笔者当年曾参加了挖磷肥活动,但那时事件的始末及过程不甚清楚。最近,笔者一行三人寻到了解当年挖磷肥活动始末的退休老教师姚康。姚老师热情讲述了当时民兵到磷肥山挖磷肥的过程。
车头村分车头、大屋、时逢、杨梅和瑞福五个村小组。车头组附近有千亩田野含大量磷肥,而田野内的10多座小山头土地含磷更多。在山地种花生、红薯和大豆产量高;水田里种水稻禾秆粗壮很少倒伏,谷子颗粒饱满,无空壳现象。大家认为车头组是个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
1971年,农村缺乏肥料供应,直接影响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苍梧县委召开农业生产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广开肥源,争取1972年全县粮食丰收的问题。时任县纪委书记的姚石坚是车头村人。他在会上提出,车头村有几个磷肥山,可以发动各乡农民到车头挖磷肥。用磷肥与猪牛屎混合沤制成农家肥,可以解决缺肥问题。县委专题会议釆纳了姚石坚的建议,决定发动各乡组织民兵去车头村挖磷肥,确保粮食生产稳产高产。
会后,苍梧县委专门派了一个工作组到旺甫车头磷肥山实地勘查,当时的旺甫公社、旺甫大队和车头负责人等参加了调查,证实车头组屋头塘边的那个小山头藏磷肥泥最多。他们决定把挖磷肥的地点定在那个小山头。紧接着,县农委指示旺甫大队负责人在周塘、山儿等几处山边的灰潦屋,沤制十几堆由磷肥泥和猪牛屎混合而成的农家肥样板。
1971年秋冬,挖磷肥活动在旺甫车头展开。因为地方狭窄,所以去挖磷肥的公社、大队要根据县农委安排择时而动。林水公社古凤大队挖磷肥的时间安排在1972年春节后。笔者所在的古凤大队宕室二队派出了10多名青年民兵。
当时去挖磷肥的民兵从龙圩坐船到市区,然后步行前往旺甫车头村。挖磷肥民兵的住宿安排在磷肥山附近的村民家,每个生产队抽出一人负责后勤。挖磷肥过程中,各大队都掀起了竞赛热潮,整个挖磷肥战场一派繁忙。1972年,古凤大队粮食生产实现大丰收。
姚老师带领笔者一行到一个小水塘边,拨开芳茅草走进一块人工平地,平地上种满了翠竹,平地边缘的一边是垂直的山体,他说 ,这是当年挖磷肥后留下的遗迹。在离磷肥山不远的茅山顶,姚老师指着远处的一个四面环山的低洼水塘(现属万秀区夏郢镇管辖)说,相传水塘曾是一个火山口,大量火山尘、火山灰散落在田野和山头上,就有了磷肥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曾燕通讯员彭慧罗旭妍时钟嘀答,岁月悄然流逝;变化无声,待回望已焕新颜。翻开2019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的“发展日历”...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