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长女魂归大安桥

梧州日报 2019-07-01 09:06 大字

袁崇焕(1584年-1630年)是中国历史名人,他成名之后的史料极多,青少年时期的史料极少。本文指出袁崇焕和泗化洲陈尧典(1583年-1659年)是儿女亲家,史料如下。

同治版《苍梧县志》说:“陈鼎燮妻袁氏,总制袁崇焕女也。鼎革时,盗贼四起,避居大安桥。惧不免,投井死。家人掩埋之,墓尚在。”泗化洲《陈氏族谱》说:“十二世祖伯鼎燮公太婆袁氏因避贼至平乐乡大安桥,圩口入右便第二间铺尾水井处投井自尽。”这里陈鼎燮是陈尧典的第三子、袁崇焕的女婿;“鼎革”指明清易代,“惧不免”即担心会被盗贼侮辱。大安桥在今天的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大同村太安组。

实际上,袁氏避居大安桥不是在“鼎革时”,而是在明末;她不是避贼,而是避祸。这里综合各种史料,演绎得如下历史故事。

崇祯二年(1629年)12月,一条快艇靠近泗化洲尾,有人迅速登岸,一路狂奔到达陈家,向家人报告凶讯:“不好了,亲家爷被蒙冤下狱了!”所谓亲家爷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原来,袁崇焕抗击后金立下赫赫战功,皇太极设反间计,崇祯帝信以为真,诏令锦衣卫逮捕袁崇焕。袁督师身系国家安危,他蒙冤下狱震惊天下,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梧州府。

据说袁崇焕犯了“谋逆”之罪,要株连九族。陈尧典和袁崇焕是儿女亲家,陈家也会受到株连。陈鼎燮妻是袁崇焕的长女,当下放声大哭。陈家人哭成一团,只有陈尧典的次子陈鼎和非常镇定,他大声安慰众人:“大家别慌张!我留下来与祖母和娘亲共存亡,大家赶快逃命吧!保存陈家血脉要紧,千万不要被官府一网打尽啊!”

这里不说陈尧典的20多位子侄四散逃亡,只说陈鼎燮和袁氏。当晚,一条渡船在泗化洲头对面划入上小河,逆流而上,过了大恩、大村、题铺等村庄,就来到今称太安的村庄了。陈鼎燮对妻子袁氏说:“父亲大人有先见之明,早就在这里购置了田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古代地广人稀,到处都有荒地,官宦人家很容易就能购置数十亩田产。陈家在田边修建了晒谷场和储谷仓,以便收租,晒干稻谷后就运回泗化洲。此时秋收已过,储谷仓很干净,陈鼎燮和袁氏便在此安家了。

崇祯三年(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被杀,没有株连九族。陈尧典继续在宗人府任职,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此后步步高升,官至长芦盐运使(从三品)。陈家人此时放下心来,外逃者回乡探亲,都想重返泗化洲。陈鼎和说:“如今天灾人祸,末世将至。泗化洲是躲避兵荒马乱的世外桃源,但地方太小了。古人说,此心安处即吾乡。你们在外地开枝散叶,光大我陈家门庭更好啊!”众人听从陈鼎和的建议,都安心在外乡发展了。

陈鼎燮和袁氏就在平乐乡的上小河边定居,他们修建了新房、杂货店和书房。陈鼎燮是个秀才,教授蒙童,袁氏经营杂货店。为了纪念陈家平安无事,该村就称为太安村。陈家积德行善,在上小河架设了一座木板桥,称为大安桥。大安桥后来成为集市,县志说:“平乐乡中堡。大安桥(市)。”

10多年后,清兵入关,天下大乱,大安桥就不得安宁了。李闯王的残部李定国和南明政权联合抗清,在岭南与清兵展开拉锯战。各地盗贼趁火打劫,老百姓遭殃。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太安村升起了熊熊大火,袁氏害怕被盗贼奸污,投井自尽。从此,陈尧典的后人每年清明节都拜祭葬在新地的“袁小姐墓”。(苏文龙)

新闻推荐

《小区电梯停运 居民出行不便》追踪 居民共同出资维修电梯

本报讯(记者纪荣兰)本报于6月3日刊发了关于龙圩区怡安花园小区居民楼电梯停运一个多月致居民出行不便的报道,6月27日,记者从...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