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都梅村稻鱼养殖基地项目能够顺利上马,186户村民愿意无偿出让土地,这件事让龙圩区新地镇党委书记孙铁军记忆深刻 与群众将心比心以情相交

西江都市报 2019-05-13 15:06 大字

本报记者 纪荣兰 通讯员 吴江良 胡敏慧

5月10日上午,在龙圩区新地镇都梅村“一河两岸”稻鱼养殖基地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土地整治,总长2.6公里的河道拓宽工程已经过半,预计7月份开始可养殖稻鱼。项目进度让村民感到放心,“我平时就在家里种田,没有什么收入,希望通过田地增值利用来增加收入。”70多岁的村民钟老伯对面前的新地镇党委书记孙铁军说。

当天上午,孙铁军来到钟老伯家附近的“一河两岸”现场办公,加快推进落实稻鱼养殖基地建设问题。据了解,“一河两岸”指新地镇的上小河及沿河两边的土地,在完成好土地流转等相关手续和事宜后,就可以推进稻鱼养殖基地项目建设了。

按照规划,都梅村稻鱼养殖基地项目总面积达156亩,附近的河道也将从6米的宽度拓展到16米,工程量不小。这个项目顺利上马,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新地镇政府、村两委和热心村民拧作一股绳的合力。

作为梧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点,都梅村的产业发展非常单薄,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品牌规模。产业发展不起来,群众增收自然不明显。为此,孙铁军多次来到都梅村走访调研,盯准了都梅村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的优势,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逐一梳理“一河两岸”农田规划情况,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的水田优先纳入产业发展规划,让其出租或入股,增加收入。

“8个村民小组、186户村民愿意无偿出让土地,稻田总面积156亩,宽6米的河道拓宽为16米。”孙铁军之所以对这组数据记忆深刻,是因为从2018年11月开始,他和村干部花了不少力气入户动员村民。初时,许多村民对发展规划不了解,对产业收益也没有“谱”,都摇头拒绝了。对此,孙铁军也不急躁,想出了妙计:党员带头,先让出土地;对于难点户,他买上猪肉青菜带头入户,亲自下厨炒菜,然后在饭桌上跟村民聊家常聊发展,一次谈不了就谈三四次。

“孙书记我认可你,但是没钱补贴的话,我是不会让出土地的。”村民莫先生是难点户之一,之前,面对孙铁军的一次次上门拜访,他都是“铁了心”的拒绝。“多次沟通交流都没有成效,我便找到他的父母,与他父母交流谈心,最后他主动找到我,愿意无偿出让土地。我特别感动,真心觉得群众工作不好做,但是以情相交、将心比心,总能解决问题的。”孙铁军说,出让土地的事情基本谈妥后,他和村干部到地里割竹子,一些热心村民也帮忙收割水稻,以便加快推进土地整治。

目前,都梅村已经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并落实专人协调解决稻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的用地问题。谈及稻鱼养殖基地项目的发展前景,孙铁军底气十足,“禾花鱼每公斤可卖到120元,都梅村因地制宜引进建设稻鱼综合养殖基地,加上桂林的龙头公司带动,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村民增收”。

新闻推荐

摩托车被路树砸中 车上三人受伤,其中一人暂未脱离生命危险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陈素雅通讯员李木焕)4月29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在新地往龙圩方向约一公里的公路旁,发生一起摩托车被路树砸中...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