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工艺 传承工匠精神 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奎香小记
本报记者 柳双 通讯员 李洁
她是采茶人,在茶叶采摘时节总是带着合作社的工人们前往茶山精心采摘;她也是制茶人,手工制作六堡茶的技艺堪称一绝,仅凭双手就能感知茶叶的状态,一眼看去就能精准计算出炒茶所需的火候;她更是老师,建立技艺传习所,将手艺和制茶心得传授给茶农……
她就是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苍梧县大生六堡茶厂技术负责人陈奎香。
勤学苦练终成制茶高手
1978年,15岁的陈奎香就到六堡公社茶厂工作。从最基本的茶树种植、采摘茶叶开始,再到学习制茶工艺,一步步学习、总结、改进,陈奎香很快成为茶厂的技术骨干。1986年,陈奎香便跟着其家婆——大生茶厂第九代传承人陈恒芝学习祖传制茶技艺。
大生茶厂历史悠久,建厂于六堡镇塘平村大朗组北麓山脚。肩上担着老字号茶厂制茶工艺的传承责任,令陈奎香更加认真细致地钻研制茶工艺细节。“原汁原味、看茶做茶、不讲固定、掌握火候”是陈恒芝传授给她的心法口诀,也是大生茶厂的制茶精髓。
为了追寻最真实、最经典的“原汁原味”,陈奎香的足迹遍布六堡镇的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那里的土质特点,熟悉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掌握六堡茶种植采摘、制作、鉴评、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而“看茶做茶”则是大生茶厂祖传的制茶技艺经九代的优秀经验积累。在茶厂积累了一定经验的陈奎香,在陈恒芝的指导下,制茶技艺突飞猛进。
“做一款好茶,需要考虑到茶青的老嫩、气温、湿度、时间、火候等因素,然后在工艺上进行调整,这就是‘看茶做茶’。”陈奎香表示,这也是手工茶比机制茶品质更优的原因所在。好手艺做出好茶叶,陈奎香的制茶技艺在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劳动竞赛中屡屡获奖,茶品得到了茶商、茶人的一致好评。
走向市场茶厂得以重生
虽然陈奎香的手工六堡茶在茶商、茶人的圈子里广受好评,但在一次全国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上却被拒之门外,原来是因为陈奎香的六堡茶缺少QS质量安全认证。
天生不服输的陈奎香,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但也没有气馁,毕竟,这是走向更广阔茶叶市场的一张通行证。于是,2012年,陈奎香与村民一起成立了六堡镇茶民六堡茶专业合作社,重新建立大生茶厂并担任技术负责人,致力把茶厂打造成以纯手工生产六堡茶为主,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14年,她的心血没有白费——大生茶厂通过了QS质量安全认证,茶厂还注册了“大生六堡”这一品牌商标。
重建之后的大生茶厂,不仅保留了传统手作茶的特色,也在现代化管理标准下,为陈奎香的古法手制六堡茶带来更多机遇。
传授技艺带动茶农致富
在陈奎香的心里,自己富裕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起来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大家带动起来发展六堡茶产业,实现一起富裕。”
2016年,陈奎香获得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荣誉后,就建立了六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定期举办培训班,无偿将祖传的古法制茶心得和改良技术教授给前来求学的茶农。同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户50多户。如今,“茶厂+合作社”模式可年产优质六堡茶25吨,年产值约300万元。大生茶厂业务蒸蒸日上,给当地带来了税收与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4月23日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奎香作为广西代表赴京参加表彰大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我感到非常自豪与光荣!”陈奎香表示,将会珍惜荣誉,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弘扬劳动精神,努力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16日晚,“泉城夜宴·明湖秀”商演在大明湖北岸首秀,吸引大批市民与游人前来感受泉城绚丽璀璨的声光之夜。本版照片均由...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