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你千遍 也不厌倦 八位评审专家说说六堡茶的那些事儿

南国早报 2019-04-11 16:19 大字

于翠平(梧州市农科所副所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罗杰(资深茶人)彭庆中(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侯兆海(广西茶业大师,资深老茶人)唐铭(广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新强(广西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专家、广西茶业大师)罗振平(广西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吴平(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梧州海关高级工程师)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右)现场进行炒茶、揉茶展示。

南国早报记者佘鸿雁唐湘屏/文苏华/图

广西最高级别的斗茶大会开启,近200份茶样,优点各异,谁能称王?评委用盲评的方法,根据茶色、品相、香味、滋味等方面逐一评选。评委名单里的8位专家评审,均为广西六堡茶方面重量级人物,对六堡茶了解甚深。4月10日,南国早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听他们将六堡茶的种种一一道来。

茶学博士,被六堡茶彻底征服

●于翠平(梧州市农科所副所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

于翠平喝到的第一口六堡茶,是面试官给的。她是茶学博士,作为人才引进来到广西。面试现场,考官端来一杯六堡茶,让她喝了作评价。

“醇、香,带着药香的味道。”于翠平这样说。在此前,于翠平对六堡茶是陌生的,“以前主要了解普洱、安化黑茶等。”

从喝第一口到彻底被它征服,于翠平只用了一年多。“接触过六堡茶后,觉得它有独特的魅力。有人说,六堡茶有排他性,会让你只对它着迷。”2016年来到研究院,2017年后,六堡茶就成为这位茶博士的最爱,以前钟爱的品种都受到冷落。“出差时一定要带上六堡茶。要是一天不喝,会觉得不舒服,心里就是想要喝那杯茶。”

于翠平是北方人,因为六堡茶,她和先生来到广西,留在广西。在研究院,于翠平分管六堡茶的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做三方面工作:第一是品种的选育和保护,我们已经选育出性状优良的7个单株,作进一步的推广;第二就是对六堡茶保健功能的研究。”于翠平说,六堡茶被认为具有祛湿、减脂、改善痛风等功效,然而这些功能只是口口相传,还缺少足够的科研和数据的支撑。他们已经和大学展开合作,对六堡茶的保健功能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

“另外就是对渥堆等工艺的研究。”于翠平说,六堡茶千变万化的香气和滋味,源自其中微生物发挥的作用,其中微生物的细微变化,带来口感的万千不同,“六堡茶的科研才起步,对它的研究还非常粗浅,相关论文搜索能得到的结果非常少。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老茶好茶,滋味不同让人沉醉

●罗杰(资深茶人)

“茶好不好喝,喝到嘴里才知道。”在评审现场,这是罗杰一直说的一句话。

在罗杰这些资深茶人的眼里,六堡茶的特点不光是简单的“红、浓、陈、醇”,还是有生命力、会呼吸的。时间、气候都会与它发生微妙反应,让人沉醉其中。“比如秋高气爽,六堡茶的香气一冲就出来。如果是回南天,它的香气就闷在里面。”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滋味,有时它给你意外惊喜,有时让你微微郁闷。

去年,罗杰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全球顶级六堡茶品鉴会,在那里,他喝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出产的茶,也喝到了非常棒的新茶。在此之前,罗杰喝到的最老的茶是到上世纪60年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喝过才知道,30年的茶和60年的茶和更老的茶,能有什么差距。”罗杰感慨,自己对六堡茶的品饮被打开了新空间。

在昨天的评审现场,200份茶品被分为“现代工艺组”“传统工艺组”以及珍稀组,三组进行斗茶。珍稀组就是多年老茶,它们又分15年~29年和30年以上两类比拼。这些老茶里,有茶芽,也有年代久远的老茶婆。在这组的较量里,“颜值”所占分值已经不重要,评委更多从韵味、口腔留存度等香气和滋味方面一一品鉴。谁最能体现出六堡茶的独特因子,谁才能称王。

“这要感谢一批又一批的资深茶人,他们对六堡茶的热爱与执着,使得这么多的好茶保留下来。”

“斗茶大会”“全民品茗日”……在当日的活动现场,罗杰感慨,现在,从政府部门到媒体,从茶人茶客到茶企,大家对六堡茶的热情高涨,六堡茶厚积薄发,又将迎来腾飞阶段,昔日盛景定会再现。

著书授课,只为传播六堡茶文化

●彭庆中(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

六堡茶有过辉煌的时期,曾大量出口,深受欢迎,但是之后一度消沉。2000年左右,随着普洱茶兴起,六堡茶也跟着有所起色,但却比不过普洱的名声。彭庆中是苍梧人,一直爱茶。在苍梧,这么优秀的茶就在身边,过往许多辉煌却被历史淹没,他自然是坐不住的。

那时,他是一名记者,他开始频繁进出六堡镇,有目的地找老人采访。90多岁的老茶人跟他聊起六堡茶的种种,如数家珍,眼里闪着光。

收集资料多年后,从2007年开始,彭庆中在西江都市报开专栏,品茶论道,专写六堡茶,将老人家述说的六堡茶的历史、掌故、民俗、技艺等一一整理记录。专栏深受好评,2012年,他据此出了第一本书《中国六堡茶》,全面反映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工艺发展等。

“六堡茶性平和,能调理肠胃,喝一杯六堡茶,让身心安静下来,从追求口感的‘香’,到关注体感的愉悦。”此后,彭庆中撰写的《六堡茶大事典》《从口感回归体感》等书籍陆续出版。茶船古道话沧桑,六堡茶的古法工艺、文化历史,在彭庆中的整理中,越发明晰。

如今,除了著书立说,彭庆中在梧州学院还开设了《中国六堡茶》《茶艺与礼仪》《茶与养生》等多门课程,继续他的六堡茶文化传播之旅。

“梧州六堡茶”,能否变成“广西六堡茶”

●侯兆海(广西茶业大师,资深老茶人)

道道茶样在桌上一一排开,评委们对“条索/形状”“整碎/松紧度”“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项目一一着手打分,选出自己心目中的茶王。

侯兆海将所有参赛茶样先用眼睛过了一遍,评出其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中等质量的再参照进行打分。“像这个,外形就比较理想,完整,颜色黑润,旁边这道条索粗一点,形状上次之。”侯兆海告诉记者一些粗浅的门道。

“像我这样的人,就叫做茶叶佬。”年逾七旬的侯兆海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事茶叶行业,就职于茶叶公司,六堡镇的每个村屯他都一一走完。

梧州六堡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著名的“茶船古道”因此形成,后因多种原因没落。“现在就是六堡茶的第二春,各地都大力扶持,六堡茶的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

侯兆海认为,六堡茶虽因核心产区在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但不宜叫梧州六堡茶,这样太局限。六堡镇茶叶产量有限,历史上,除了梧州,桂林、横县等地茶厂也曾大量出产六堡茶。在侯兆海几十年“茶叶佬”生涯里,也曾在各地大量收购合适做六堡茶的茶叶,“应该让范围再宽一点,打出‘广西六堡茶’称号,让它的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红浓陈醇,品茶吟诗爱六堡

●唐铭(广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在唐铭身上,诗和茶结合得天衣无缝,他经常随口吟出与茶有关的诗句来。朋友问他应该喝什么茶,他道:“早饮白毫迎朝霞,清心可品人参茶。中品红茶锦上花,精神饱满人人夸。晚茗六堡情意重,红浓陈醇醉万家。”为什么晚上喝六堡?是因为六堡茶在陈化过程中,咖啡因褪化为零,不会影响睡眠。

在他的“茶诗”里,六堡茶的特点是:“红汤固本暖心田,浓厚经典诗缠绵,陈茶古今沧海年,醇化乡愁合口前。”六堡茶的价值是:“药用茶梗龙珠,养生健康复出,古法非遗传承,大众红浓陈醇。”几首诗里都有“红浓陈醇”四字,这正是六堡茶最显著的特点。

说起六堡茶的历史和变迁,唐铭更是侃侃而谈。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嘉庆年间还被选为朝廷贡品。它还是有名的“侨销茶”,著名的“茶船古道”因此形成,后来因抗日战争爆发,运输中断,传统销售区两广和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相继沦陷,产销一落千丈。

2017年以来,梧州举行六堡茶行销全球推广活动,越来越多的六堡茶企业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首都或中心城市开设六堡茶直营店。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梧州茶企积极“走出去”,甚至远赴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法国等国参展,屡获国际大奖,梧州六堡茶的名气随着茶香远播,越来越响。

广西茶文化研究会成立6年来,一直将“弘扬传播广西茶文化”作为宗旨,但是唐铭认为,要打响梧州六堡茶的名气,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一是提供有影响力的平台,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二是在产业链上进行指导,提高六堡茶的品质;三是普及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像此次的斗茶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叶流通、市场服务几个功能”。

对梧州六堡茶的未来,唐铭显得很有信心,他还寄诗一首:“重振中国茶雄风,茶船古道依从容,六堡茶人激情在,红浓陈醇迎客松。”

“选秀”育种,让六堡茶呈现“最美的样子”

●陈新强(广西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专家、广西茶业大师)

由自治区原农业厅(现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组建的广西茶叶创新团队,主要任务是协同六堡茶龙头企业、研究单位、教学单位等,通过对六堡茶产业的具体研究,找到提升六堡茶品质、知名度的突破口。

“我们进行过很多技术尝试,首先从优良品种选育入手。”陈新强说。

专家们在六堡茶区几千上万亩的茶园里开展“选秀”,目前已经预选出七八百株“种子选手”进行培育。能入选良种,需要满足分枝多、长势茂盛、叶片嫩绿肥厚、牙托比较壮等多项指标。

这些“海选”出来的品种,培育一段时间后还会面临几轮的淘汰,最后胜出的品种将拿来制茶,茶叶品质过关的再进行推广。

“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开展几年,约五六年后,选出来的良种就可以在茶区推广种植,届时茶园产量将提高6倍以上。对整个产业的意义来说价值非常大。”

除了提升原材料的品质,团队还致力于茶叶工艺的改进,往厂房建设标准化、加工机械先进化、工艺技术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陈新强举了一个例子:六堡茶以前多堆在不合乎卫生规范的地方进行发酵,温度、含水量、发酵时间等全靠经验。“就像人,在25~26摄氏度的气温下是最舒适的,温度太高、太干燥、太潮湿都会觉得难受,我们就要制订一个科学标准,给六堡茶创造出最利于它发酵的条件来”。

陈新强相信,有了良种和好的工艺,六堡茶将呈现出它“最美的样子”,几年后六堡茶的产量、品质都将有质的飞跃。

品牌营销,还需各方合力推动

●罗振平(广西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广西茶叶流通协会,关注的自然是广西茶叶的销售问题。罗振平坦言,梧州六堡茶的品质非常好,但很少进行炒作、包装,目前在全国来说还不算有名。而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产品,政府重视力度和民间营销包装都领先于我们。由于70%的六堡茶茶企是中小型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光靠民间的推动有一定难度,急需政府出来“站台、吆喝”。此次梧州市政府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斗茶大会,让业内人士欢欣鼓舞“梧州六堡茶的春天来了”。

如何打造六堡茶?罗振平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六堡茶不要局限在梧州,为什么不能叫‘广西六堡茶’,上升到广西特色产品的层面去宣传和推广?”

他建议,将梧州六堡茶的种植和制作标准在全区推广,进行标准化生产,将广西所有的黑茶都叫“六堡茶”,这样众人拧成一股绳,将小品牌整合成大品牌,有利于六堡茶上规模、上批量,会更有影响力。

六堡茶的产量和规模上来了,就可以挖掘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做一些包装和营销,“云南有茶马古道,我们有茶船古道,这里面就有很多故事可讲。”此外,很多爱喝茶的人,其实并不懂如何泡茶、如何喝茶,相关部门、企业还可以多搞一些上规模的专题活动或展会,营造浓郁的喝茶、品茶氛围,宣扬广西的茶文化,从而为六堡茶打开更大的销路。

挺进国标

六堡茶狠刷一次存在感

●吴平(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梧州海关高级工程师)

在斗茶大会现场,吴平带领着几名专家,忙着给参加盲评的产品进行分装、匀盘、看品相、闻茶味、品茶汤,忙得满头大汗。本届斗茶大会的斗茶规范和标准,就是他牵头起草的。记者好不容易逮着一个间隙,和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对话。

问:除了本次斗茶大会,您还参与了哪些标准的制订?

答:梧州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是我牵头起草的,六堡茶的国家标准我是重要起草者。2017年《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进行修改时,我抓住时机将六堡茶地方标准的一些术语向有关部门推荐。2018年5月1日实施的该版国家标准中,出现了六堡茶特有术语——槟榔香,以及与六堡茶紧密相关的多个术语,这是六堡茶术语首次被写入该标准中。

问:这是不是很刷存在感的一件事情?

答:是的,很刷存在感,很长脸。这标志着六堡茶终于在国家茶叶话语体系顶端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也是对六堡茶标准化工作的高度肯定。六堡茶感官审评术语纳入国家标准后,将对六堡茶的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宣传推广、出口贸易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目前针对六堡茶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具体有哪些指标?

答:以前六堡茶的产业规模小,相关标准也是一片空白。2009年,六堡茶的广西地方标准出台;2014年,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面世;2017年1月3日起,广西六堡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些标准涉及到六堡茶的原料安全、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安全指标、储存条件、保质期等方方面面。

问:这些标准对六堡茶产业发展有何作用?

答:在没有标准之前,企业只能按照自己的产品标准来生产,虽然可以销售,但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力不够大。有了统一的标准后,六堡茶的品质更稳定,更有利于品牌打造和市场销售。今后,六堡茶的相关标准还将更加精细化。例如,我们经常说“窖藏白酒”,其实窖藏也是六堡茶的特色工艺。如果将这一工艺进行标准化,就更能强化六堡茶的特色,既能制造更多的卖点,还能提升促进社会对产品的信任度。

新闻推荐

年产六亿只啤酒瓶 晶盛年产28万吨玻璃制品项目在苍梧奠基

本报讯(记者梁萍通讯员黎晓婷)4月4日,晶盛年产28万吨玻璃制品项目在苍梧县旺甫工业小镇奠基。该项目投资总额约3.5亿元,占地2...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