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龙退休后收集和研究大量史料,撰写《泗化洲古代史》并公开发行 晚年著书研究家乡文史
泗化洲青山庙会和下俚歌是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考证其历史谜团的书籍《泗化洲古代史》却鲜为人知。近日,记者采访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的史学书籍《泗化洲古代史》的作者苏文龙。
苏文龙是梧州学院研究员、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今年已经72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泗化洲人,住在距离青山庙不远处。他出生于乡村医药世家,受到父亲苏学裕背诵医书的影响,苏文龙从小酷爱文学和史学。苏家祖传的药材铺很有名,乡亲父老经常在此谈天说地,苏文龙把乡亲父老讲述的奇闻轶事记在心上,这为他以后撰写《泗化洲古代史》埋下伏笔。
不辞劳苦搜集家乡史料
“2004年冬,我在浏览卫星地图时发现浔江东段银白色的沙滩形成‘飞龙在天’的奇观,泗化洲被辽阔的沙滩包裹着,形成龙头。我心头为之一震,想到家乡应该还有许多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历史文化宝藏,如果不努力挖掘这些历史文化宝藏,就会被历史长河湮灭。此后,我便下定决心努力研究,我怀着对家乡历史的深情与敬意,发表了许多文章,为撰写史书奠定基础。”苏文龙说。
因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苏文龙乐此不疲地研究家乡历史。他遍访乡间长者,收集家乡族谱和碑刻,查阅了《梧州府志》《苍梧县志》等典籍,待搜集了丰富史料后,便开始撰写《泗化洲古代史》。写史需要注重严谨性,必须讲求逻辑,在撰写《泗化洲古代史》过程中,苏文龙引用了多达313篇参考文献。
在苏文龙家中书房里摆放的三个书柜,放满了史学书籍。苏文龙说,历史研究必须查阅史书,比如“汉代岭南贡荔枝”的进贡地众说纷纭,成为宋代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查阅古籍过程中,他找到了“荔枝出泗化洲”的确凿证据,于是他从乾隆版《梧州府志》、同治版《苍梧县志》等史料出发,考证得汉代贡品荔枝出自泗化洲。
说起古代运输贡品荔枝,苏文龙说,他对这个问题思考已久,就连饭后散步也在想,到底古时候的人是如何运输贡品荔枝的,多亏小时候看过家乡史料,史料中记载可以用船运小棵荔枝树,走水路。于是,他在古籍中寻找白纸黑字的确凿证据,著书就更有底气了。
苏文龙还说,收集族谱的必要性同样不可低估。他根据地方志史料、族谱、碑刻与耄耋翁的旧闻,考证得“泗化洲陈尧典与袁崇焕是儿女亲家”的结论,以及“陈尧典在明代进贡桑寄生给太医院”的结论。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苏文龙退休前长期任教数学,近年才研究历史,在撰写《泗化洲古代史》过程中,他充分运用自己所长,采用了数学模型估算泗化洲历代人口,获得有关专家的赞赏。
好友助力促成史书问世
《泗化洲古代史》的撰写历程非常艰辛,期间少不了长洲区政府、长洲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好友的帮助。2011年冬,苏文龙召集了10多位乡亲倡议整理家乡历史、举办下俚文化节,乡亲们热情高涨,积极捐款支持苏文龙的倡议。2015年,苏文龙正式动笔,三年来数易其稿,把1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浓缩成48万字的史学著作。2016年春,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覃成号决定申请梧州市财政拨款,帮助该书出版,李宽林、吴亿林、刘明真、卢方敏等一批梧州文化界人士成为首批读者,陈金源、毛廷贵、曾强、王建军等七位专家审稿,他们为该书力求完美提供了很大帮助。
如今,在苏文龙的书桌上,仅是《泗化洲古代史》修改稿和好友反馈的书册就有厚厚的11本。在该书正式出版前,苏文龙还与30多位乡亲、好友进行电话沟通,用电子邮箱发送了20多份电子版初稿给好友们审阅,期间不断修改完善。
苏文龙感激地说道:“有了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泗化洲古代史》才能顺利地完成。”他表示,今后会继续撰写有关近代史的题材和其他著作,为家乡文化建设多作贡献。
(见习记者 姚蓝婷 文/摄通讯员史秋兰)
新闻推荐
男子从1米高处摔落致肝破裂 苍梧县人民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抢救大出血患者
本报讯2月4日,苍梧县人民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成功抢救了一名肝破裂大出血患者。除夕当天,易先生在家搞卫生,不慎从1米高处...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