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笔写春秋 纵横两千年 序《梧州城演义》

梧州日报 2018-12-28 09:08 大字

曾强

两千多年前,南越国的苍梧王赵光选择在西江干流中游、三江交汇处的一个小山坡构筑他的“王城”时,大约更多的是鉴于“百粤咽喉”“唇齿湖湘”的军事需要,但从此奠定了岭南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的初基,拓展了西江文明的外延。

2017年为梧州建城2200周年,如此历史悠久且城址不变的城池,在岭南地区亦属罕有,由此成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底蕴厚积的梧州,拥有不少城市名片,如“水上门户”“百年商埠”“岭南古郡”“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粤语发源地”“骑楼文化”……却一直缺少一部“自传”,关于梧州的“前世今生”,就连梧州人大多也还是不甚了然,语焉不详。梧州日报社组织策划《梧州城演义》这一大型专题采写,全方位地、生动地展示梧州2200年的发展历史,为梧州城市作传,为梧州文化立命。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策划,体现出媒体人的文化情怀与担当。梧州城2200年的壮阔波澜,本身就是一部演义,以“演义”的形式,再现梧州的千古风流,讲好梧州故事,不啻为一个新的尝试。

中国的报业素有在报纸上刊发章回体作品的传统,这也契合中国读者的阅读品味和文化心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自信正成为强烈的自觉与行动,地方文化研究已成为一门显学,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发掘自身的地方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已日渐成为社会潮流。在文化的发掘和传播这一过程中,地方媒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闻要“新”,要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而史学要“钻故纸堆”,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忠于事实、寻求真相。对准这个基点,历史文化便可以在媒体的呈现中灵动起来。《梧州城演义》以史实为纲,选取了梧州2200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从公元前183年“苍梧王城”始建至21世纪的新时代新产业新发展,涵盖了梧州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既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又有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细节,既要有可读性,又必须是“信史”,广大读者得以通俗易懂地触摸到梧州这部厚重的历史。

然而,如此宏大的命题与厚重的历史题材,却落在几个年轻的采编人员肩上。我们常说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而这一次,梧州日报社这几个记者果真肩负起整理记述梧州2200年历史的重任。驾驭如此规模浩瀚庞大的“史家之笔”,于他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苦读了大量史料,甚至需要青灯黄卷、汗牛充栋,“恶补”各种地方文化知识。我曾在一位记者的微信上看到她查阅的书籍,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同时他们也善于依靠地方史志专家的智力支持,拂拭远古的尘埃,使历史真相得以还原,通过地方文化学者的诠释解读,更为通俗明晰,更为权威翔实。

新闻采访讲求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权威性,言之有据,《梧州城演义》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作者并不“指点江山”,而是以史料说话,以专家讲述,从而确保其作品史实的客观、评价的精准与角度的专业。这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也符合史学要求。这部著作这是新闻界与史学界的合作成果,是对梧州地方文化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疏理与发掘,可谓古今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部《梧州城演义》的作品都曾在报纸上连载,收获良好的社会反响,如今结集出版,是梧州地方文化的一件幸事,可作为梧州的乡土教材。品读这部作品,2200年间事,唯有滩声似旧时。回望来时的路,是为了吸取力量,鼓起勇气,更加砥砺前行,坚定梧州人的文化自信,抒写新时代的梧州城演义。

(目前,《梧州城演义》一书在市内新华书店有售。)

新闻推荐

苍梧: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本报苍梧讯(记者/梁乾胜通讯员/李汉强)“在家门口打工一举两得,既有收入,又可以照顾家庭!”日前,苍梧县木双镇贫困户周雪琴在离...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