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镇四柳村的谭爱云既是茶农也是茶商,不管是在茶园还是在商场,她始终以诚信经商为立身之本 茶叶有价 诚信无价
诚信建设万里行
本报记者 纪荣兰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村民谭爱云,既是茶农也是茶商。“我们信得过她”,这是四柳村方圆20公里的茶农对她的评价;“其实茶农帮我更多”,则是谭爱云常挂嘴边的话。
对自己,谭爱云的诚信十分“苛刻”,收到质量不好的茶叶她宁愿丢掉;对别人,谭爱云的诚信十分包容,最多的时候她曾赊过30吨肥料给茶农。正是以诚信经商为立身之本,多年来,谭爱云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的生意,还有和茶农深厚的情谊。
收茶标准不含糊
11月21日上午,四柳村雨过天晴,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沁怡合作社生产加工体验基地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十多个披着雨衣穿着水鞋的茶农正在茶园种茶苗;厂区里,塘平村茶农贫困户带着茶叶过来卖;一旁在建的新厂房中,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作业。
此时,体验基地的主人谭爱云正忙进忙出,帮忙茶农搬运茶叶过称。“你这批茶叶质量不错,一共678.5斤,你核对一下数据准确吗?”“不用核对了,几年来都是这样卖茶叶给你,我还信不过你?”这是茶农贫困户吴世福和谭爱云在茶叶称重过后的对话。半个小时后,吴世福打电话告诉谭爱云,支付给他的近4万元茶叶款到账了。
吴世福是塘平村双冲组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吴世福自有茶园10亩,主要靠其夫妻二人种植经营,卖茶叶是家庭的主要收入。“通过政府的帮扶和我们夫妻的辛勤劳作管理,今年茶叶产量有所增加,茶叶质量也不错,收入有所增加,可以顺利脱贫了。”茶叶顺利卖出去后,51岁的吴世福脸带笑意地说。
谭爱云今年57岁,她的沁怡合作社生产加工体验基地在2011年开始经营。“我收茶的原则是要求茶气足、原汁原味,质量上乘的给高价,质量不好坚决不收。”谭爱云说。因此,收购农户茶叶之前先拿茶样试喝然后再定价,是她的习惯;凌晨两三点还在不断更换茶样试喝,已经成了她的常态。
虽然如此苛刻追求茶叶质量,但谭爱云却非不近人情。她会根据茶农茶叶好坏给出合理建议,不管是茶叶种植管理方面还是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手工艺方面,她都知无不言地向茶农传授自己的经验技巧,并承诺高价收购他们的好茶。谭爱云说:“我也是茶农,深知种茶采茶的不易,相互帮扶才能走得更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谭爱云也会收购“质量不好”的茶叶。
有一次,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花了一个多小时,拿着几斤炒焦了的茶叶走了十多公里路来到她的茶厂。“老人家大老远走来,不能伤了他们的心,但我也不能砸自己招牌。”谭爱云说,当她收购了茶叶并把钱给了老人家后,就悄悄把茶叶扔掉了。
相互赊账是常事
在日常的收茶、卖茶中,相互赊账是谭爱云和茶农之间常有的事。茶农赊谭爱云化肥钱,谭爱云赊茶农茶叶收购款、人工款。
“云姐,我先在你这里运10包有机肥回去,钱款下次卖茶叶给你时再扣除行吗?”“没问题。知道你家里困难,肥料你先用着,还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每逢年底给茶叶施肥的季节里,茶农和谭爱云这样的对话在她的茶厂内是常有的事情,最多的时候,她曾赊过30吨肥料给茶农们。
正是这种互相信任、理解、尊重,谭爱云也闯过了一个个生意场上的难关。
2012年、2013年期间,她开始扩大茶厂、茶园的规模,由于资金投入额度大,一度连来茶园帮忙的茶农的人工钱都支付不了。当时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那天30多个茶农正在茶园里除草时,被她中途叫停,她向大家解释说,茶园可能发不出工钱了。但让谭爱云意料不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她正在茶园里除草时,几十个村民带着干粮,自发过来帮她除草,并对她说,等资金周转过来再发工钱也没问题。“我这个人泪点不低,但当时却热泪盈眶,眼泪控制不住地哗啦啦往下掉。”谭爱云感慨地说道。
而另外一件事情,也同样印证了他们彼此的信任。
3500公斤茶叶、70多万元茶叶款,这是谭爱云今年4月底收购春茶时一天创下的数据。那天,茶农源源不断将自家的农家茶运送过来,当天收购了茶农3500公斤茶叶,她也欠下了茶农70多万元茶叶款,直至6月底,谭爱云才向茶农发放茶叶款,“我们信她,平时不催也不问,等她通知了,我们再过来领钱。”村民梁小英说。
谭爱云特别珍惜这份来自茶农的信任和情谊,为了提高自家茶园的茶叶加工效率,也为了让有好茶欠缺手艺的茶农获益,谭爱云引进了一套价值100多万的传统工艺清洁化生产线,可同时加工制作近5000公斤茶叶,这条生产线打算明年春季投入使用制作春茶。
“其实有时候茶农的茶叶质量并不差,只是制茶工艺不行,浪费了好茶叶,也不得价。这条设备投入使用后,茶厂将会大量收购茶农的新鲜优质茶叶来进行加工制作。”谭爱云充满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在中国茶运史上,有一条影响力不输于“茶马古道”的“茶船古道”,它连接了广西、广东、港澳,直通南洋。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